\"还请陛下赐教!\"话间,孙承宗不自觉的提高了些许声音,眼神中充满了真挚。
\"先生,我大明数十年以来党争不断,寻常官员和百姓皆是深受其扰,朕需要先生的帮助。\"沉默少许之后,年轻子便是一脸\"凝重\"的道,清澈的眸子中满是忧虑。
虽次辅刘一璟为人公正,几乎从不参与\"党争\",但朝中孙慎行,张问达等人却是过于\"好斗\",何况还有东阁大学士韩爌这个不稳定因素在。
他需要眼前的\"帝师\"坐镇中枢,成为新任的\"东林魁首\",逐步削弱东林的声势。
\"陛下言重了!\"
\"此乃臣的本分!\"听闻朱由校的\"难处\"之后,帝师孙承宗没有半点犹豫,便是起身应是。
他虽然并不擅长实务,但却并非蠢人,自是听懂了朱由校的言外之意,更清楚当下大明朝局党争的严重程度。
他虽然出身东林,但对于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肆意排除异己的\"东林君子们\"也是深恶痛绝,但苦于之前人微言轻,始终没有解决党争的能力。
如今子既然有意对他委以重任,他自是不会袖手旁观。
\"先生不愧是我大明肱骨呐..\"对于这些兢兢业业的老臣,朱由校一向不吝惜赞赏和宽慰。
这本就是孙承宗这些\"正人君子\"应该享有的待遇。
...
...
\"大伴,宫外的事情可是安排妥当了?!\"
及至孙承宗的背影消失不见,朱由校方才逐渐隐去了嘴角的笑容,转而朝着身旁负手而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问道。
在他身前的案牍上,摆放着一封由礼部侍郎孙慎行亲自手书的奏本。
\"回禀陛下,已是安排妥当,由魏太监亲自带人去的..\"事关重大,王安不敢怠慢,赶忙躬身回禀。
\"好,孙大人一心为国,积劳成疾,一定要让太医院好生诊治..\"长舒了一口气,身着常服的朱由校自案牍后起身,行至半开的窗柩旁,不紧不慢的道。
其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能够刺穿巍峨的城墙,直抵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