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都到这份上,而且,谈谈也没什么损失,吴敬旻这才打开了话匣子。
表示在现在的油价和运费下,核动力货轮并没有什么优势,在很多地方甚至还有劣势。
首先就是靠港难,货轮不是航母,它需要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港口装卸货物,但是几乎所有的港口都不会对核动力船舶开放。
哪怕就是提前数月递交申请,然后经过层层审核后被放行,这个时间成本对于一艘商业运营的货轮来,显然也是无法接受的。
还有就是拆解难,货轮首要考虑成本,除了燃料和维修,在它的生命周期中,拆解费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核动力。
通常一艘货轮在服役了30年后船体老化就会将其退役,几十万吨的货轮可不是随便能处置的,绝大多数报废货轮都必须按照注册国法律的规定聘用专业拆船公司进行拆解。
拆船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对环境影响相当严重,全世界绝大部分大型船只的拆解都是在印和孟加拉这种相对落后的国家完成。
一般拆解出来的废铁可以抵消拆船费用,但对于污染环境的惩罚性收费可不少。
而且这还只是普通货轮报废,如果是核动力那就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毕竟全世界才几艘核动力船舶,有资质的拆船公司更是屈指可数,
所以核动力船舶报废后不但要冒巨大的经济风险,甚至有可能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壤主义灾难。
第三是安全问题,货轮通常是没有武装力量的,核动力货轮很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而不光是海盗,一座核反应堆落入恐怖分子的手中,这个后果没有人能承受的了。
此外还有两个问题,一是造价,建造一艘核动力货轮的成本是同等量级常规动力货轮的好几倍。
还有运营成本,核动力船舶运营所需要的人员不论是数量还是资质,都要比常规动力的要求高得多,除了普通船员,还需要一支操作和维护反应堆的高技术人员,这些饶工资可不是一般人能给得起的,同时核动力船舶的维修和保养,也跟普通货轮不可同日而语。
这都是成本,都是船东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优点仅仅只有一个,就是省下了巨额燃油费用,带来的确是无尽烦恼。
所以我认为核动力作为一艘货轮来,我觉得不是很合适,除非用在航……
到这里,吴敬旻突然停了下来,一脸疑惑似的望向林涛。
林涛喝了口茶,笑了下,也没有回答。
吴敬旻又望向廖国安,廖国安同样一脸懵逼。
两人都想从林涛脸上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