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王权的另一根支柱
莫子布站在吞武里城的港口,原本要劝郑信尽快打下甘烹碧的话,说不出口了。
因为呈现在莫子布眼前的,不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而是。
或许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但它的居民,全部都是难民。
无数的暹罗百姓瘦骨嶙峋,拖家带口或者三三两两的从各处朝吞武里而来。
他们听说暹罗人的新王已经出现了,这些人被缅军迫害了一两年,粮食和生产工具几乎全部丢失。
当听到再次有了国王的时候,就像是流浪的孩子知道了父母归来的消息一样,纷纷前来吞武里,希望能在这里得到新王的庇护,特别是食物上的满足。
短短十几天时间,吞武里从只有几千人,骤然膨胀到了十几万人。
其余吞武里周围的城市中,也填满了从各处来的暹罗百姓,这里瞬间代替阿瑜陀耶成为了暹罗的中心。
军粮很快就不够了,郑信有足够三万五千军队吃大半年的粮食,但需要救济的灾民起码有二十万,真要放开提供的话,一个月出头就得完蛋。
面对这种状况,郑信始料未及,他本来是来准备打仗的,但却没想到要先经历一场赈灾,还是超出他实力的赈灾。
临时的吞武里城王宫中,郑信召开了一场由最亲近十五人组成的会议。
这种情况当然要群策群力,但会议上,几乎所有的文官武将都不建议赈灾。
甚至有些人建议抛下这些灾民,退回到尖竹汶去。
隐含的意思很明显了,那就是让这些人物竞天择之后,明年再来收拾残局。
只有两个人反对,一个是通,一个是莫子布。
通对郑信说道:“穷途末路之民,就食于王,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
昭如果想做暹罗王,那就必须要救济他们,若是退往了尖竹汶,翌日暹罗再立新王,以昭的身份,恐怕尖竹汶都保不住。”
莫子布讶异的看了通一眼,他发现这个家伙在关键时刻,还是真豁得出去,敢说直话的。
通的意思很明显,你郑信本来就是个二代华人,只不过母亲是暹罗人而已。
祖宗再往上都是华人,甚至你父亲到暹罗不过三十多年,都很难称得上是暹罗人。
以这种出身,凭什么要暹罗百姓拥戴你当王?
光靠驱逐缅人肯定是不够的,还得在这个关键时刻挽救暹罗民族,施恩给广大百姓,让他们都念着你的好,才能统治这个国家。
真要退到了尖竹汶,等过些年暹罗百姓立了新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