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得不佩服朱慈烺的深谋远虑,也暗自懊恼自己的盘算被一眼识破。他清楚,市舶司、工商司和钱庄这些新设机构表面分工明确,但若能将它们串联掌控,便意味着一手握住了海贸与内陆经济的命脉。
然而,朱慈烺明显不会允许这种局面发生,尤其是落入他郑家手中。所以,李家也至关重要。
朱慈烺并未直接挑明自己的怀疑,但他的态度已然昭然若揭。他认为郑鸿逵有意通过表面的分权安排,实则逐步将三大机构纳入自己的掌控范围,而这样的局势他绝不会容忍。
“郑卿。”朱慈烺语气中隐隐多了一丝寒意道:“朕知道你一向办事干练,但此番布局过于明显。朝廷新政刚刚推行,内外平衡尚未稳固,你要清楚,朕对你有信任。”
李霄林一怔,连忙拱手道:“微臣绝不敢有半分逾越之意,愿为陛下分忧,尽心竭力。”
“希望如此。”朱慈烺轻叹一声,语气略有缓和,他看着窗外天色渐暗,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而后缓缓道:“市舶司虽由你来协助管理,但各地官吏的任用与监督,朕会另派心腹负责。这不仅是为防范李卿的权力过度集中,更是为大明未来的长治久安着想。”
郑鸿逵点头称是,心中却感到一阵隐隐的不安。他清楚,这并非朱慈烺对他的不信任,而是帝王心术的必然选择,朱慈烺需要确保所有势力都能相互制衡,而不会让任何一方坐大。
而这场对话后,朱慈烺的目光更加坚定。他深知,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风险,但也正是这一步步的稳扎稳打,才能构建起一个强大的大明。
他并不迷信某一个人的忠诚或能力,而是更相信制度的力量。无论是市舶司还是海贸,这些看似崭新的权力机构,都将被他纳入可控的轨道,成为新政的基石。
“好!”朱慈烺拍案而起,目光如炬道:“试点便依此施行。朕要让大明的军饷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也要让那些海外列强明白,我大明不但有刀剑利器,还有无形的财力!”
“是,微臣明白。”郑鸿逵语气恭敬,额头微微沁出一层薄汗。他暗中松了一口气,但并未完全放松警惕,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说道:
“不过,海贸的原主管们是否需要提前调动出来?臣可以尽早安排交接,免得因准备不足影响出海贸易,最终耽误了陛下的用度。”
朱慈烺闻言,微微点头,随即思索片刻道:“调出来吧。如今市舶司、工商司以及钱庄皆属新设机构,用人之处甚多。既然这些人是你郑家的老班底,你要尽快安排他们做好交接,务必按照规章,逐一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