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骑兵出现
而且,由于洪旭大军采取的是骑兵主攻战术,一旦骑兵突破了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避免正面交锋的直接损失,郑鸿逵决定不在此地硬抗,而是选择拖延战机,争取更多的拖延,等待李霄林的增援部队赶到。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郑鸿逵迅速指挥前锋迎敌而上,依靠先锋骑兵的机动性,牵制住洪军的前锋。与此同时,他命令部将领百余名骑兵上前助战,进一步阻碍洪军的推进。
郑鸿逵明白,这一战虽然艰难,但并非无法逆转的局面,只要能够为即将赶来的李霄林的援军争取足够的时间,局势便能迎来转机。为了进一步拖延时间,他甚至将身边的三十多个家丁骑兵也派出,指挥他们分散向洪军两翼发起袭扰。
如此一来,洪军的兵力分散,进攻的速度自然会受到制约。
与此同时,郑鸿逵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一面维持阵型,一面缓缓向东撤退,诱使洪旭派出兵力进行截击。若能够成功引诱洪军的主力出击,他就能以更加有利的局势迎接李霄林的援军。
然而,这一切并不如郑鸿逵所愿。洪旭的战术同样缜密,他不仅料定郑鸿逵会采取这种撤退策略,而且早已在河谷的东侧布下了迂回包抄的部队,准备在敌人最为薄弱的时刻,一举包围并歼灭其残兵败将。
洪军的兵力虽然不如郑鸿逵的强大,但在这片狭窄的河谷中,洪军的骑兵灵活机动,完全能够利用地形的优势,迫使郑鸿逵陷入被动。即便洪旭麾下的兵力远不如郑军强大,但此地的局势使得郑军的优势并未能完全发挥出来。
不过,郑鸿逵手中还有几千“肉盾”——这些将士大多来自民众,战斗力虽不强,但却足以消耗洪军的兵力,并为真正的主力部队创造机会。
山坡上的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郑鸿逵的目光始终望向那条通向东面的旷阔河谷地,期望早点看到李霄林的援军抵达,彻底改变这场战争的走向。
与此同时,李霄林的部队也在加速行进。尽管他们已经成功赶走了洪旭的哨骑,但两军之间仍有一定的距离,李霄林的兵马尚未完全接近。
如果此时郑鸿逵的主力无法抵挡洪旭的攻势,整个局面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
“若能拖延片刻,便能翻盘。”郑鸿逵额头上的冷汗悄然滑下。
郑鸿逵的家丁兵力素以精锐闻名,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士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早有准备。在接到军官们的命令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此时,前锋的百余战兵已紧紧跟随其后,二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