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是清军的软肋,而明军则在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因此,朱慈烺力图将决战的主战场设在水面,迅速削弱清军实力。
为了执行这一策略,张名振提前征调了上百艘大小商船和渔船,组成了一支伪装成平民船队的力量。
这些船只由来自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以及长江沿岸的水性极佳的水兵操纵。
这些水兵自幼在水边生活,对江河湖海的掌控早已得心应手。
当清军的死士小船靠近时,他们便驾驶这些商船、渔船进行干扰,伪装出溃败的姿态,吸引清军死士发动自杀性攻击。
每当清军的小船被点燃或爆炸,明军水兵便立即跳入水中,以惊人的水性游回岸边。
对于这些水中健将来说,从江中心游回岸边并非难事。
这样的行动不仅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还能在混乱中将落水的清军俘虏。
这些俘虏在严酷的审讯下,往往会透露出清军的进一步计划,为明军提供宝贵的情报。
通过这种迂回战术,张名振的水师主力部队得以保持隐蔽,避免了与清军正面交锋时的无谓损伤。
真正的决战时刻会在清军主力舟船深入江心时到来。
到那时,隐藏在北岸的明军楼船将猛然冲出,无论是撞击还是火炮攻击,都会将清军的船只彻底击沉于大江之中。
面对这些高大坚固的楼船,清军的小舟毫无还手之力,将在江中被碾压殆尽。
朱慈烺的计划显得缜密而残酷。
他深知,只有在水面上彻底击溃清军,才能确保陆地上的战斗不再成为消耗战。
张名振和他麾下的水师不仅要胜利,还要精确地引导清军走向灭亡。
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不仅仅是明军水师的卓越表现,更是朱慈烺在战略上的精妙布局,以及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掌控。
如此一来,清军的水上突围计划注定失败,而他们的陆地部队也将在明军的合围中陷入灭顶之灾。
这场仗,朱慈烺不仅要打赢,还要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斗,将胜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多铎和汉岱站在沧州城的城墙上,注视着江面上接连亮起的火焰和不断传来的火药爆炸声,脸上掩不住喜悦之情。
江面本是一片漆黑,但此时已燃起了数百处火点,火光映红了半个江面。
爆炸声此起彼伏,轰鸣过后,江心的水面上火光四射,波涛翻滚,似乎整个战场都陷入了一片混乱。
“汉岱,时机到了!”
多铎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