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这样的亲王,还是其他满洲贵族,从未真正把他视作同类。
对于他们来说,他不过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一个在必要时刻可以舍弃的棋子罢了。
即使如此,洪承畴仍然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
承认错误,对他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羞辱。
作为满清的忠臣,他的固执已经使得他陷入了一种不可救药的偏执状态。
更重要的是,朱慈烺早在先前的诏令中就断绝了洪承畴反正的可能性。
对他,朱慈烺的态度极为明确——绝不宽恕,甚至还昭告天下,谁能杀死洪承畴便可获得重赏。
这也彻底堵死了洪承畴求生的路。
相比之下,姜镶手中至少还有几万兵马,虽然内部联盟松散,但仍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
而洪承畴失去了满清权力的庇护,根本就是一个无权无势的老者,所谓的督师头衔早已是虚名。
洪承畴站在窗前,凝望着破败的沧州城,心中生出无尽的凄凉与绝望。
萧条的街道、破碎的城墙,无不预示着满清统治的末日。
他转身回到房内,抬头望向低矮的房梁,心中暗自做下了一个决定。
.
而城外,明军的大军已经布下重围。
朱慈烺的统领下,明军纪律严明,士气高涨。
反观城内,清军上下已是一片混乱,士气崩溃。
满洲八旗兵本是清军中的主力,但眼下他们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恐惧与绝望。
数千八旗兵将,在沧州城这座孤城内,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即将到来的突围战,他们心中明白,回北京成了唯一的生存希望。
然而,突围的机会极为渺茫,多铎的计划更是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多铎、苏拜等满洲将领聚集在一起,与洪承畴、孔有德、南一魁等绿营将领进行最后的作战部署。
表面上,突围的计划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但每个人心中都明白,这一计划充满了不确定性。
突围时,绿营兵与满洲兵将之间的配合能否顺利进行,谁也无法保证。
更何况,绿营将领们心中的不安与反心,早已不是秘密。
夜幕降临,沧州城外,明军在东、南、西三面的大营中灯火通明。
火盆和灯笼在夜色中摇曳闪烁,像点点繁星撒落在地,形成了一片壮丽的“星海”,在这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醒目。
然而,在大营与沧州城之间的黑暗地带,却充满了危险与杀机。
偶尔从那片阴影中传来几声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