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文海小说网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244章 全面发展的新大明

第244章 全面发展的新大明

慈烺单单是在城内各处的巡视简阅,恐怕就得上好几日。

当然,如今各项事务中,朱慈烺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商税,关税,以及市舶司这些新恢复或者新成立的衙门。

他们的恪尽职守,才是如今大明日益增长的财政收入,军费保障的基础。

而大明教育的发展,朱慈烺也十分重视,这固然不是最紧急的,但却十分重要,这才是大明这艘大船,成功走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金陵大学堂”扩建后,职能和使命也都更加明确,江南江北,甚至是西南各地的名儒大师们,甚至是红毛,都在学堂中,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和研究。

而这些人中,不少其实都十分抵触西学,但更多的是学习汲取的态度,并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这也算得上是明末文人的特点了。

在科考改革和朱慈烺特意引导的背景下,那些新进崛起的新锐力量,作为老师,个人身上的喜好和偏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学堂中的风气。

当然,因为大明此时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不足,朱慈烺所谓的“高等教育”,又还不成体系,无论是传统文人,还是接触过西学的文人,依旧还是秉持着原本的那一套。

换言之,“圣人之学”依旧在大学堂中盛行,朱慈烺的新学科研究和发展,当前主要还是依靠传教士和少得可怜,在科学上有所研究的开明书生。

这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多年的八股使得大明的许多学科发展,仅仅局限在技术上,理论只是相当匮乏。

朱慈烺当然也想快点发展基础科学,并迅速培养出一批有助于科学发展的专家学者出来,但学生先不说,单单是老师这一块,他现在就解决不了,更不要说教材和传统舆论的影响了。

要知道,“金陵大学堂”的改革和学科设置,此前便遭到了江南大儒的非议,甚至还有数千地方文人,联名请愿上书,指责学堂中出现了制器算账等不入流的东西.

作为大明此时实际上的最高学府,大学堂中的学子,几乎都是国之精华,在传统的等级贵贱舆论下,面临的压力自然很大。

而最令朱慈烺头疼的,其实还是大学堂之内的“华夷之争”了,“红夷”在某些人眼中,根本不配进入大学堂,更不要说作为半个圣人的老师了。

为此,有人将这一问题牵扯到了国家体制,纲常伦理,甚至牵扯到了“华夷之别”这样的敏感问题,逼得朱慈烺不得不出手处理。

他改革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而“金陵大学堂”的改革,就是着力点,他必须从那些所谓大儒的手中,夺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万国之国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