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作战更是勇猛异常,若是训练得当,必然是一支强军,可以有效补充八旗因为两次战败所造成的巨大丁口损失。
不过,因为清军主力基本上都在南方,这些刚刚编入八旗的部落壮丁只是在编制上融入了八旗体系,实际上还是类似于外蒙古那些临时参战的散兵游勇。
换言之,清廷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让他们彻底融入八旗体系,形成强悍的战斗力,但朱慈烺并不会给这个时间。
如今战争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大明一边,只要清廷再败一次,便再无夺取天下的希望。
要知道,在经历了连续大败两次之后,满八旗现在能拿得出手的精锐,真正不到五万,若不是洪承畴,吴三桂,祖大寿,尚可喜这些人还在观望,清廷的统治恐怕已经濒临瓦解了。
当然,丁国栋和米剌印两人的起义,对于朱慈烺的“先陕后鲁”战略来说,也是极其有利的,这可以大大牵制清军在陕南的兵力。毕竟,陕甘西部的地形十分险峻,丁国栋和米剌印控制住了狄道府往西的重要关隘之后,巩昌和宁夏便都已经在他的威胁之下,清军不得不向西用兵,但必定无法迅速取胜。
这种时候,朱慈烺要做的就是下令锦衣卫和高一功尽快联络丁国栋和米剌印,让他们想方设法坚守到第二年。
与此同时,他也继续传令领兵西进重庆,川南的陈福,联同高一功,李定国,刘文秀一起,加紧练兵,加快川南,重庆两地的屯田,村堡建设和经济恢复。
四川和陕南的地理形势,使得明军在之后的大战中,大概率只能直接从川南,重庆就近征粮征丁,为此必须要借着春耕的时机,在这两个地方着手建立好成体系的基层民政和屯田系统,为大军北伐提供物质保障。
西军余部和忠贞营近半兵马和家口,随军的十几万家口,还有川南,重庆残存的数十万百姓,为这一战略设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如今,明清之间大规模的军事斗争已经结束,除了兖州,徐州,归德,南阳,顺庆等双方控制区的交界处偶尔爆发的游骑斥候战之外,基本上再没有什么冲突。
“丁国栋攻下狄道府城之后,又夺取了乌鼠山,首阳山等重要关口,如今这股乱兵在狄道府的兵力在两万以上,还配备了数十门大小火炮,不过多是些小炮,无法用于攻破坚城.”
济尔哈朗说罢,顿了顿,环视一圈后,又继续说道:
“根据岳乐派出的哨骑侦察所知,整个临洮府的乱军主力,目前都汇聚在狄道府城中休整,官道上运输器械辎重的车马不断,而甘州,河州等地,基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