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独一档的强军,马进忠,金声桓,左梦庚等人虽然带走了大部分精锐随驾西进湖广,但剩下那些接受了一个多月整训的将士,战斗力也远胜于何腾蛟的标营。
第一次来到天武左营,甘溪跟着张煌言站在了望楼,俯瞰着底下校场大军集结的景象时,心中便无比震撼——如此气势,这才是真正的王师!
他放弃科考,揭榜入伍的时间并不长,但因为直接隶属于教导总队,还得到了张煌言的重点提拔和关照,见过整训后左镇的大军,也见过所谓的巡抚标营,地方卫所兵。
而殿前军这样整齐强盛的军容,他还是第一次见!
一个月前,他还只是一名喜研兵法火器,自诩“小神童”的举人,对朝廷大军的腐败无能,连战连败,深感失望,可又无可奈何。
但是,朱慈烺在南京城登基后,一切都改变了,原本孱弱无比的朝廷官兵,连流民都无法应对的朝廷官兵,面貌一新。
殿前军中,这些新的队列,新的操典,新的战术,甚至还有那些闻所未闻的武器,都使得甘溪的信心不断膨胀。
他虽说熟读《孙子兵法》,喜爱专研火器,但在真正专业的野战军面前,还是显得十分稚嫩的。
而且,他和许多文官书生一样,往往喜好宏大抽象的战略,喜好各种奇形怪状,甚至异想天开的火炮,而非《纪效兵书》这样复杂繁琐的基础实操型书籍。
“这次,陛下一定还能再打败清军!”甘溪看着面前集结的将士,心中暗暗道。
“呜,呜,呜!!!”
“轰隆隆,轰隆隆——”
随着军官的一声令下,天武左营的将士们开始向码头进发,士兵们步伐整齐,口号震天,一路浩浩荡荡,沿途无数家属相送。
兵城南面码头边的平地上,黑蓝红相间的行军队列如同一条条汇入长江的溪流,在不停涌动,战兵,火枪兵都以旗队为基本单位,共同行军,赵正东,古德富等军官,正在队列中指挥。
殿前军的将士们看起来十分轻松,相互间配合默契,他们此前不知道演练过多少次出征了,如今完全就是按照日复一日训练形成的习惯来行动。
天武左营的将士们以旗队为单位登船,每个旗队前后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以满足各部同时行动的需求。
这样的队列和阵型其实还有防敌的作用,若是突然遇敌,适当的距离可以让各旗队能立即做出反应,结成作战军阵,对敌人的进攻展开反击,而不是因为拥挤踩压陷入混乱之中。
而这也是大军平日里训练最多的项目之一,殿前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