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张煌言和周世显齐声道。
而朱慈烺说罢,随即便打算叫上张煌言,和他一起去巡查“应天兵器局”,忽然想到什么,又对着周世显问道:
“郑鸿逵运送的军械火器现在到哪里了?”
“若是海上的风浪正常,郑鸿逵所领的船队,应该在五日后,便能抵达南京。他此前传回的塘报上说:
广东和福建兵器工坊生产的三千余杆鸟铳,七百多杆斑鸠脚铳,以及安南,日本等地托买采购的各式火枪一千七百多杆,另外还有百子铳二百九十余门,千斤火炮一十九门,还有火药两万斤,铅子”
朱慈烺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等广东和福建的火枪火炮运抵,殿前军和京营应当就能补全装备了。”
这一次,在郑鸿逵和郑森两人的联合劝说下,郑芝龙不再观望,而郑家也终于是真的出力了,没有和之前一样,随便派一支百余舟船,几千水师组成的勤王兵马,就北上糊弄了事。不过,朱慈烺并没有全部依赖郑家,这只是他备战过程中的一个有力支援而已,殿前军和京营五万将士的装备,其实主要还是得靠江南的兵器工坊供应。
而如今,这些兵器工坊,也全都开足了马力生产,几班工匠交替而上,工坊中传出的敲打撞击声,几乎从来没有停过。
多尔衮迟迟没有发动第二轮南征,一来是清军需要休整,补充装备辎重,二来则是他要等到冬天,各地河流水位下降,降水较少,方便骑兵行动,同时气温下降,也会使得军中疫病也不再轻易滋生。
换言之,朱慈烺的时间并不多,他现在必须尽最大可能,在秋天结束前配给完各部的军备,这也是他要和文官们妥协,同时给予郑家好处,换取他们支持的原因。
六日后,沉沉暮色下,南京城郑府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郑芝龙在书房中烦躁地踱着步,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郑森和郑鸿逵两人站在一旁,看着郑芝龙这般模样,对视一眼之后,也都眉头紧皱。
“大哥,陛下真的不让你回福建了,这是要把你软禁在南都?那刚刚大木所说的海贸和钱庄,也都是真的?”郑鸿逵急切地问道,他心中甚至还有些窃喜。
当然,郑芝龙被软禁了,并不意味着他有机会接手郑家。毕竟,郑森如今在朱慈烺的面前,地位可比他高得多。
但只要郑芝龙被软禁在南京,不能再折腾,那郑家便是安全的,他和郑森两人都是心向朱慈烺的,只要郑家是他们在主事,那便不用担心郑家会在关键时候,做出错误的选择。
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