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命,流离失所,并最终投降建奴的人,终究是付出了代价。
“此番,东虏数万大军倾巢出动,更是阴谋诡计尽出,但在陛下面前,不过都是些跳梁小丑罢了,我朝大军的雷霆攻势一出,一战便将之倾覆了.”
马士英早有准备,此时更是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引得身前的一众乡绅阵阵喝彩和吹捧。
“陛下英武神略,真不愧是一代雄主!”
“一战灭敌十万,天下震动,神宗以来,从未有之,我等能看到这等盛况,真乃三生有幸啊!”
“陛下此番御驾亲征,可谓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愧于成祖遗风!”
“没错,陛下南幸,本就是我江南百姓之福,又有文韬武略之名臣辅佐,定是千古圣君!”
“孙老说得对,这大捷之功,无论如何,都得给在中都统筹后方的马阁老算上一份!”
“确实如此,没有马阁老的辅佐,这大捷可没有那么简单,要不说陛下是圣君呢,这识人用人之才,正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乡绅难得能和马士英说上一句话,此时个个都谄媚得不行,他们无一例外,都想借机和马士英攀附上关系,为大抵就是明年举行的科考做好准备。
这些人心里终究是认可大明的,只要朱慈烺表现出守住半壁江山的实力,他们便会拼死效忠。
其实,这里面有不少人此前都已经开始谋划后路了,若是江淮守卫节节败退,他们也不介意为清军引路。
所以,昨晚北面捷报传回的时候,这些人心中震动不已的同时,也都松了一口气,然后迅速做出了决定。
这便是朱慈烺必须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原因了,正儿八经打了一场胜仗之后,不仅此前能为一件小事,在朝堂上不厌其烦,争来争去的文官们消停了,便是那些乡绅,也更加忠心了。
说到底,原本历史上南明的一众官员,不管是能做事的,还是不能做事的,都如同泼妇孩童一般,在朝堂上争吵互怼,争夺主导权,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战场上打不开局面。
有时候,只需要一场胜仗,事情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今,马士英每每说话,这些乡绅便都绞尽脑汁,无论如何都要搭上话,而马士英则是每每微笑以对,不时点头赞同。
双方一唱一和,配合得可谓是十分默契!
当然,这些人不仅嘴巴能说会道,眼神也很好,几乎每一个都看到了马士英不小心遗落在角落的银子和珠宝,充分发扬了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全都给马士英送了回来。
巳时末,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