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浍河北面,固镇的残垣断壁边上,一队队士兵和民夫正在通过,周围稍高一些的平地上,早已经部署了警戒的哨骑,正监视着四周的任何风吹草动。
不仅如此,耿仲明还派出了儿子耿继茂,领着一百多骑兵前锋,先行一步渡过浍河,散到了南面的平野,甚至是淮河边上打探军情。
浍河距离南面的湖区只有三十多里,骑兵轻装简行,不到半日就能抵达,但从连接几个湖泊的河道上穿过,便需要重新搭建浮桥了。
而要确保火炮也能通过,所搭的浮桥就必须足够结实,没有半日的功夫,是绝对做不到的。
当然,简易的浮桥虽然不能满足大规模行军,特别是运输辎重火炮的要求,但每次数十上百骑兵的行动,却还是游刃有余的。
耿仲明在三顺王中,打仗不是最强的,但脑子绝对是最好的。他已经从朱慈烺在江北的部署和此前各城对清军的反击中,猜到了朱慈烺是个进取之心极强的人。
这样的皇帝,又十分年轻,在江北的部署被多铎破坏过半之后,一定咽不下这口气,而他这个大军前锋,就是最好的报复对象了。
其实,耿仲明在接到南下的命令时,便已经和多铎提过此事,但多铎那时候早就被接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只以为他是畏惧避战,随便敷衍了几句之后,便让他按命令南下了。
不过,耿仲明到底头铁,软磨硬泡之下,最终从多铎那里要到了一千多援兵,虽说不是八旗甲兵,但全都是刘忠的嫡系,也还算能战。
其实,他并不是担心朱慈烺领着凤阳城里驻守的明军伏击他,而是担心自己遇到了伏击,没有足够的兵马全歼来犯之敌。
多铎看不上南方明军,耿仲明也同样如此,即便是高杰,黄得功等人的家丁,战力也不过如此,其他的南方明军,实力必然还要更弱。
他到底是当过好几年明军的,很清楚内地明军的战斗力,当年在山东叛乱的时候,一直到辽镇入关之前,东江兵都所向披靡,打官兵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当然,他更清楚——明廷从上到下,从皇帝到大臣,就没有几个知兵的,但又全都以为领兵打仗不过如此,自己上绝对能行。
换言之,耿仲明现在最担心的,不是明帝来伏击他,而是对方被那些怯弱的臣子劝住了,不敢派兵出击。
他可还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立个大功呢!
毕竟,要是这次机会没把握住,今后再想立功,那可就要在强攻凤阳城上下功夫了。
这里面孰轻孰重,哪个容易,耿仲明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