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恐怕到时别说军饷了,就是吃饱饭都难!”
李老二到底是有些能耐的,简单几句话,就把这些士兵心中最大的欲望都说出来了——升官发财,粮食,还有娘们.
“本官奉旨南下,凡我大明官员,何人敢不从?”李邦华根本不接招,但听到对方如此鼓动,很明显也急了,下意识便发挥起了文官的传统技能,在道德层次,大声训斥道:
“我大明百姓,多的是拳拳赤子之心,你以为皆是你这般无君无父,苟且偷生,毫无礼义廉耻之徒?”
而说完,他好像又觉得自己的话缺少了什么,不等对方开口,便又急匆匆补充道:
“现在,大明可没有亡,陛下马上就到南京了,南京京营还是足足六万之众,各地也还有大批驻军,老夫奉旨南下,说话如何不算数?等到了江南,土地,赏钱,官职,全都会有”
朱慈烺对于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毫无营养的辩驳并不感兴趣,李邦华有他文人的思维,李老二同样也自有一套生存逻辑,双方实质上就是鸡同鸭讲,谁都说服不了谁,更别说是动摇对方手下的将士了。
只是碍于当前的局面,李老二实力有限,陈福又在装死,他根本不敢轻易动手,只能是想办法取巧获胜,而李邦华则是秀才遇上兵,一时没能好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也没能让对面的士兵动摇。
不过,他没有亲自带起过一支军队,更没有带着一支军队取得过能拿得出手的胜利,却是事实,这也使得他无法轻易压服这些兵痞。
毕竟,可不是谁都吃李邦华“代天子南巡”这一套的,这到底不是真的天子,威慑力和公信力天然不足,这些刀头舔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人,没了约束,什么事做不出来?
而原本应该是事情中心的陈福,此时却依旧在一旁静静观察着,目光在朱慈烺和李邦华两人的身上不停转换。
他完全没有参与到李老二的造反大计中,也没有表达出任何意见,和平日里说一不二的强势形象,完全不同,看得他手下的心腹,心中都有些迷茫。
朱慈烺一番观察,对于陈福和李老二两人的心思,基本上都有了判断。陈福应该是对大明还有忠心的,而李老二,则是摇摆不定,但又有着和实力不匹配的野心。
不过,李邦华这个前兵部尚书,还不够资格镇住两人,这些京营出身的兵将,很明显对文官的承诺并不信任,那就需要他这个皇太子亲自出马了。
此时,远处的的落日已经快要沉入地平线,在天地交际之间,残存着一团放射状的光晕,黑暗即将吞噬整片平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