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外骨骼电影道具也卡脖子?
《流浪地球》的拍摄地位于齐鲁省绿岛市的东方影都。
这里是刚刚建成的新影视基地,拥有40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1万平方米高科技单体摄影棚。
还配建有国际一流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全流程后期制作设备的数字影音中心、亚洲最大的影视虚拟拍摄制作平台,可满足影视作品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工业化生产流程,主攻大体量和大特效电影的拍摄。
东方影都的硬件配套和软件配套都非常先进,可以吃下大部分的《流浪地球》虚拟特效和实景特效,只有少部分特效还需要找国际团队,比如复杂的动力外骨骼道具。
动力外骨骼道具找的是维塔工作室,它之前干的都是好莱坞的活,接《流浪地球》的活还是郭导亲自上门去谈的。
郭导知道进步要靠学习,还要交学费,只不过没想到学费会这么贵!
一套用于拍摄的动力外骨骼道具要80万,cn171-11救援队几个人的外骨骼装备几百万就出去了。
结果这些动力外骨骼道具还不好用,
而且道具的人机功效也非常差,因为外骨骼太沉,演员的肢体受到80%的限制,动作无法得到施展。
有些身体不太好的演员为了站起来每次都要承受生理极限,毕竟外骨骼道具重达80斤,几乎相当于女演员的绝大多数体重了。
这导致有些演员拍着拍着就吐了。
加上头盔内部封闭,容易起雾、缺氧,对手演员说的台词也是听得断断续续,一半靠猜。
还因为外骨骼每套大概有近千个零件,紧身衣、塑身衣、护甲、肩胛就好几层,穿脱复杂,需要一个多小时,所以一穿就是一整天,无法坐无法躺。
所幸大家发明了一种救命装置——“龙门架”。
休息时直接把人挂起来,将外骨骼的重量分担到架子上,然后就被达叔调侃“挂炉烤鸭”。
甚至这都算好的,拍这种电影哪有演员不受罪的,无非是拼命忍着,关键是拍摄强度大,外骨骼道具的小零件也多,很容易坏,非常耽误拍摄进度。
但最重要的还是那些维塔工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只能说那种“外国人带着俯视的姿态来发展中国家工作的奇葩态度”不可不尝。
所以当郭导喊了几遍之后,维塔工作室的人才慢悠悠的开始维修。
郭导只能再次问他们的带队主管:“怀特先生,外骨骼道具真的没办法再升级了吗?这么高频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