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最底层。
“第一站必须是老杨家河蟹!”汉娜拽着卢勇钻进晨光熹微的小巷,油炸面点的焦香混着渔船归港的汽笛声扑面而来。巷口三轮车上迭着三十层竹蒸笼,老板娘掀开笼盖的刹那,橙红色泽刺破白雾,拇指大的绒螯蟹蜷在荷叶上,蟹壳还沾着辽河口的露水。
卢勇刚举起相机,汉娜已经掰开蟹钳:“快拍这个流心的黄!”蟹膏顺着她指尖滴落,在粗陶碟里积成琥珀色小潭。老板娘笑着递来姜茶:“姑娘别急,后面还有五香卤的、辣炒的、醉腌的……”汉娜吮着手指转头:“我们每种都要小份好不好?”她眼底跃动的光比蟹黄更明亮,卢勇默默把“胆固醇超标”的提醒咽了回去。
转过街角的蒲笋摊子正飘着油锅响。六十多岁的摊主将芦苇嫩芽裹上面糊,银丝漏勺在热油里兜转两圈,金丝雀般的脆团就落在粗瓷碗里。“这是《红楼梦》里探春要吃的芦蒿?”汉娜咬破焦壳时被热气呵得眯起眼。卢勇用纸巾接住她嘴角的油星:“蒲笋只在辽河三角洲的咸淡水交汇处生长,我们明天去大庆可就吃不到了。”她突然把咬过一半的炸蒲笋塞进他嘴里:“那今天要吃够本!”
正午的日头晒化柏油路上的螃蟹壳,汉娜蹲在碱蓬草包子铺的塑料凳前,看老板将暗红色的野菜汁揉进面团。蒸笼揭开时,绛紫色的包子皮让她想起博物馆里的西周青铜器。“像不像出土文物长毛了?”她举着包子在卢勇面前晃,被他用筷子尾轻轻戳中额头:“这是盘锦人调理盐碱地的智慧结晶。”两人就着小米粥分食包子时,邻桌大爷突然推来一碟虾酱:“蘸这个才正宗!”咸鲜在舌尖炸开的瞬间,卢勇看见汉娜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比博物馆里的盐晶更剔透。
午后三点,他们在遮阳棚下分食最后一只河蟹。卖画的老人将熬化的麦芽淋在青石板上,汉娜非要画只丹顶鹤:“要像博物馆纪念品那个造型!”流动的丝在烈日里拉出琥珀色弧光,卢勇趁她专注舔画时,偷拍她粘着渣的睫毛。照片背景里,晾晒在竹匾上的虾皮正泛着粼粼银光,仿佛把整片渤海湾都晒进了这条街。
“快尝这个!”汉娜举着竹签戳来一块颤巍巍的东西,卢勇下意识后仰:“这是什么?”“盘锦三宝之一的文蛤蒸糕呀!”她手腕一转,米糕上的文蛤肉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色,“老板说必须趁烫吃,凉了会有腥气。”他咬下时被烫得直吸气,汉娜笑得打翻半瓶陈醋,深褐色的液体在塑料布上漫延成渤海湾的形状。
夕阳西下时,他们瘫坐在关东煮摊的塑料椅上。汉娜数着竹签:“二十七种……还差三种。”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