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一支两千左右的骑兵部队。
乞活军的总兵力将达到46000.
当然其中大部分是民兵部队,玩家与前官军加起来的“骨干”差不多一万五千余人。
与此同时,“吃”乞活军部分财政的李牧也在扩充军备。
原先的一千家丁队扩编成三千战兵,一千骑兵,两个炮兵连12门滑膛炮,一半铁炮一半铜炮。
其麾下尚有无数个屯田村,只要武器充沛即可动员成千上万民兵。
“乞活军”与李牧给麾下民兵的待遇和装备基本一致。
战时民兵领取统一制式的武器——
一根九尺长矛,一面明军常用的梯形虎饰盾牌,一把腰刀,一顶廉价的量产铁头盔。
若有闲暇余力,所有民兵都要练习弓射。
战斗组掉军费完成扩军,文职组表示自己也要“招兵买马”。
考虑乞活军基本控制汝宁全府,也没时间等待战斗、种田玩家转换职业。
于是趁着寒冷冬季、败军之将不敢来攻的真空期,引导人颁布了汝宁府的支线任务。
【招贤纳士】
一声令下,报纸、说书人等宣传渠道全面启动。
乞活军举办“公务员考试”消息很快覆盖汝宁府地区,甚至传播到河南其他州县。
不管是官绅出身,还是普通市民出身,只要有过人的才能,并且拥有基础的读写能力,都可以前往汝宁府参加选拔考试。
汝宁府士绅仔细打听一番才知道,乞活军原来要挑选一些卑贱小吏,而不是选拔体面的官员。
还说乞活军是官吏一体的制度,就算是未来的部堂高官此时也得从基层小吏做起。
士绅们登时失去响应热情。
士绅心说自己一个劲往府衙跑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在乞活军高层施展治国的抱负么,最次也要捞个县丞、知县之类的主官吧?
区区办差小吏算的了什么。
他们这些有功名的体面人,跟那些卑贱胥吏同堂领俸,就像在破碗里跟野狗抢食,成何体统?
更何况乞活贼还是反贼,说不定三年后就被朝廷讨灭了,不拿点重要位置拉拢人才,哪个人才愿意去?
士绅们对选拔小吏的“公务员考试”兴致缺缺,但基层市民百姓、郁郁不得志的老童生却欣喜若狂。
自从科举制诞生的古代王朝不能说没有上升渠道,至少可以说是极其狭窄。
古代社会光是昂贵的学费就拦住大多数穷苦人家,这还没算昂贵的笔墨纸砚。
明朝后期的地方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