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大概在150毫米左右,咱们的目标就是要击穿至少150毫米的装甲车……”
“通常情况下,火箭筒的使用,以两人为一小组,一人负责弹药,一人负责炮,考虑到单兵负重能力,重量上最大不能超过这个数。”
孟秋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数字。
前面她说火箭筒的时候,越霖没有说话,说到这里时,他皱眉在心里计算了一下,脱口而出:“不可能!”
“嗯?”
越霖道:“这个数据根本就不切实际!”
各项指标本来就是相悖的,照她的说法,各项都突出,怎么可能做到?
孟秋道:“越同志,不要着急嘛,先听我说完,有什么疑问咱们稍后再说。”
“我们先来看射程,在这里可以参考火箭的原理,在原先炮弹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火箭增程发动机,具体是这样的……”
“再说威力……”
“最后是重量,一是筒声结构,二是材料……”
孟秋越说,越霖的脸色越臭,她大致提了一下每个目标的方向,说完道:“现在有什么疑问可以提了。”
听在越霖的耳朵里,这话就是在点他,他道:“我有问题。”
孟秋示意他说,越霖就她刚才说的几个方向提出自己的疑问:“你说增加火箭增程发动机,那么……还有,关于材料……结构上按你说的是不是更加复杂了,另外还有……”
越霖甩出一二三四五个问题,他是就事论事,就是语气不太客气,屋里的人都听出了他话里的火药味。
燕同春在心里叹气,替他找补:“组长,越霖的意思是——”
越霖打断她的话:“我就是这个意思!搞研究本来就该集思广益,有什么说什么,还是说孟组长不允许有人反驳?”
谢可跟旁边的人小声嘀咕:“这小子什么意思?不服组长?”
庄向明微笑:“年轻人嘛,不知道天高地厚,经历过几次挨打后,就知道了。”
孟秋喝了口水,不慌不忙道:“关于越霖同志的几点问题,第一……第二……”
她依次解答,并据此延伸了几条。
“越霖同志,还有问题吗?”
“有。”越霖站了起来,“速度和风向对弹道的影响……”
“装备测距光学瞄准镜,测距、测速同时,有横风修正的功能。此外,还可配备红外夜视瞄准具和微光瞄准镜,以便在特殊环境下使用……”
“发射时稳定性……”
“这个我没说吗?我刚才提到的结构,其中一部分就是火箭尾翼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