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安为中心的大一统,而在帝国的东部南部还有大量的分封诸侯国,在这些诸侯国,是有相当的独立性的,尤其是在七国之乱之前,分封诸侯国有自己的军队、内政、税收,可以视为若干独立的政治实体,当然,这些政治实体承认长安朝廷的宗主权,可以理解为汉朝版的西周,但不同的是,这些诸侯国之间以及与中央政府之间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着和平。
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初年的中央政府选择“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也就不难理解了,老百姓是长腿的,如果西汉州郡对民力的压榨高于诸侯国,那居住在西汉州郡的人民就会迁徙到相邻的诸侯国土地上,这无疑会削弱西汉中央政府的力量;反过来也一样,所以在西汉前期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诸侯国对统辖人民的压榨都会比较有下限。这一点历史上是有明文记载的,文帝景帝时候的三十税一就不必说了,诸侯国方面以吴国为例,由于吴国当地产盐,还产铜,吴王刘濞可以自己铸钱,其钱的含铜量比中央的钱币好,天下人都喜欢用。而吴王就废除了吴地的百姓的赋税,吴国兵卒按规定去卫戍时,还会被刘濞给与相等的金钱代价作为路费,这一切与汉武帝时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转变呢?难道这仅仅是因为文帝景帝,吴王道德水平高,后来的汉武帝凶狠残暴吗?显然不是,汉武帝之所以能让天下户口减半来支持自己对外军事扩张,对内穷奢极欲,是因为当时西汉的中央政府已经控制了天下,百姓不可能通过迁徙来用脚投票。试想如果汉文帝施行禁止郡国铸钱,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会有什么后果?
显然,由于帝国的法令只在州郡生效,这只会让众多的商户和手工业者投靠诸侯国,使其实力大增,此消彼长之下,很可能汉中央政府会在接下来的内战中失败,汉文帝本人也会随之丧命。而汉武帝这么做为何没有导致这种后果呢?因为诸侯国的军事政治力量已经被他的父亲和爷爷基本消灭了,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无法与中央政府抗衡,不再有当初的独立性,即便汉武帝的压榨再凶残,百姓们也只能乖乖忍受。所以汉武帝,以及汉武帝之后的历代大一统专制君主们都无需像文帝景帝吴王们那样压抑自己的欲望,通过给百姓好处来换取其支持,这也就是西汉的黄老之治不可复现的缘故,因为产生这种政治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而王文佐崛起之后,唐的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河北的控制,虽然王文佐表面上依旧保持着对天子的尊重和顺从,但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内轻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