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非文事不得世代相传!”
“崔公说的是!”这次王文佐倒是说的心里话,清河崔、范阳卢这种世家大族的最厉害的其实不是势力有多强,毕竟这几家不要说皇帝,就连王都没出过,如果只看官职,很多时候不过是个刺史、将军、别驾什么的,算起来连个强点的部落酋长都不如。
他们的厉害之处是长达数百年,甚至近前年的长盛不衰,须知从东汉末年到唐建立的数百年时间里,朝代更换频繁,今天是天子,明天举族覆灭的实在是太多了,赢一次不算啥,能一直不输这可就很难了。这就涉及到文化传统,教育、政治长远布局等一系列手段,不是一两个天才能做到的。王文佐自问用兵打仗、种田挖矿当世无匹,但这种长远布局,需要时间沉淀就不如这些老世家了。这世上辛辛苦苦种果树,最后吃果子轮到别人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王文佐可不想自己也落得这个下场。
“来,来!”崔辨看上去兴致很不错,他叫人来送上茶点,自己拿了一块,笑道:“王长史,我听弘度说你不但善于用兵,还善于理财,不知是真是假?”
“崔公说笑了!”王文佐笑道:“其实有财方能驱众,孙子云:大军一动,日费千金,若是不会理财,又如何能用兵呢?”
“不错,不错!”崔辨拊掌笑道:“王长史这话说的不错,今日崔某长见识了!”
第514章新妇
“兵马的确耗用甚多,不过你所领之兵都是朝廷的经制之师,钱财之事应该也用不着你操心吧?”
“崔公有所不知,在下当初是在百济,与国中只有海路可通,时常断绝,若是不能想办法自筹粮饷,哪里还能活到今日!”王文佐苦笑道,他又将自己在百济时如何筹集粮饷、分地屯田、重修港口、奖励贸易等事择几件说了下,听得崔辨连连点头,笑道:“王长史果然不愧为琅琊王氏的后人,无论是出地方守一大郡,还是回朝为枢臣亦可胜任无虞!”
“不敢!”王文佐能够感觉到崔辨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亲近、也更友好了。原来对于像崔辨这样的高门子弟来说,像王文佐这样凭借军功升迁路线其实不是崔辨的理想类型,他理想的出路有两条:一个就是入中枢,参与机密,起草诏书,参与朝廷高层政治;如果前者不可得,那么出外掌一大郡,尤其是像扬州、相州、益州这样的大州郡,当时这种州郡官的地位很高,世人称其为“两千石”,加上朝廷税收中有很大一部分留存州郡,即便是清廉自守的州官,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尤其是像崔、卢这种北方的高门士族,由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