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金仁问笑了两声:“我未曾见过亲身经历者,不过却读过他们口述的家传,而且不止一位。几乎都有对这邙山之战的描述,与三郎方才所说的多有暗合之处!”
听着定惠和伊吉连博德啧啧称奇,王文佐却毫不意外:西魏、北周、隋、唐这四代都是起于关陇之地,朝代更替不过是统治集团内部的重新洗牌,虽然邙山之战距今已有百余年,但西军的参与者中不少人的后代现在还在长安城里当权贵呢!比如当今天子的曾祖父(李昞)、曾祖母的父亲(独孤信)就在战场上并肩厮杀,官职较低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人家中肯定保存了不少关于这场大战的原始资料,比如勋书、口述笔记之类的。以金仁问的交游广阔,若是有心查证也不是什么难事,相比起后世流传的史书,这些原始资料的可信度明显高多了,即便有差错遗漏之处,只要将其加以比对印证,再来实地考察,真相也就呼之欲出了。
“双方各有十万以上的大军,还列阵数叠,相互反复冲杀整整一天!”伊吉连博德摇了摇头叹道:“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第275章闲谈
咳咳咳咳咳!
这时船舱里传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王文佐眉头微皱:“听起来刘刺史的风寒更重了,要不在河阳的驿站歇息两日,待他病好些再赶路!”
“不如到了洛阳再说吧!”金仁问道:“驿站的情况你我都知道,就是个好人住久了也会生病,我在洛阳有座宅邸,刘刺史到了洛阳就先住下,再请个好大夫来看看,病养好了再去长安不迟!”
“这倒也是!”王文佐想起来时路上的那些驿站,满是跳蚤的床铺,只隔着一道墙的马厩,往往含有异味的井水,只能说比军营强的有限,若非现在已经是初冬,还不如睡行军帐篷,至少不用担心被传染病。
“不过这样的话就要辛苦三郎你了!”金仁问笑道。
“辛苦我?这个怎么说?”
“刘刺史今年有六十了吧?这个年纪又感染了风寒,没个十天半个月是好不了的,就算躺下两三个月也不奇怪!我们总不能在洛阳等到他好了再去长安吧?你是副使,那担子不都落在你肩膀上了?”
“若是如此的话,只怕刘刺史就不肯留在洛阳了!”王文佐苦笑道:“以他的性子,强撑着也要撑到长安!”
“这就不是强撑着的事情!”金仁问笑道:“他到了长安也一样得先把病养好了,就他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见天子?与其在长安养病,还不如在洛阳养,从洛阳到长安这几百里路可颠簸得很,他未必吃得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