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还让赵禹难受。
“时间不早了。”
高祖的陵邑令长陵令走了出来,瞧一眼天色说道:“距离昏时(18:00~18:45)不剩多少时间,赵县令早些进去,别耽误了上计时间。”
不仅是长陵令,惠帝的安陵令,文帝的霸陵令,全都身穿皂衣,头戴一梁进贤冠,站在官寺门口等着看赵禹出丑。
进贤冠分为三梁、二梁、一梁。
梁的数量,也是区分官职大小的重要特征。
千石、六百石的官吏方能佩戴一梁进贤冠。
通常来说,只有担任了一县长吏县吏,开始佩戴梁冠。
郡太守是二梁进贤冠。
公侯是三梁进贤冠。
几位陵邑令也是不和,时常发生争夺,却都想把脑袋上的一梁进贤冠变成二梁进贤冠。
酷吏赵禹频繁族诛了豪强,引起豪强出身的官吏厌恶。
相比较经常争斗的阳陵令。
几位陵邑令更不想看到赵禹担任右内史。
“当前是日未入(16:30~17:15),还有不少时间,不急。”
赵禹嘴上说了不急,内心却是心急如焚,不停的看向旁道,希望看到郭解的身影。
“别等了。”
阳陵令不耐烦的说道:“长安的门下功曹郭解带来五士里的钱帛又能如何?依旧是少于阳陵邑的三百万钱,劝你早点死心,回去等着本吏的命令,正好今年的戍卒还没押送到边塞,命你带着戍卒前往西北边关。”
堂堂一位长安令,竟是被迫押送戍卒前往边塞。
当场小吏使唤。
莫大的羞辱。
“你”
赵禹大怒:“不到最后一刻,鹿死谁手还不可知!”
“赵公。”
旁道出现一辆辆牛车,郭解带着五士里的钱帛,终于回到了长安。
赵禹紧张又期待的问道:“这趟带回来多少钱帛。”
郭解走到近前,跳下牛车,拱了拱手说道:“不多,只有三百五十万钱。”
三百五十万钱!
“哈哈。”
赵禹突然大笑起来,扭过脸去盯着阳陵令,阴恻恻的说道:“本吏安排你去送戍卒,不,好歹是一位陵邑令,哪能去干押送戍卒的脏活,本吏命令你去巡视右内史所有乡里的溷轩,不巡视完,不许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