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马贸易上耗费了近百七十万贯。
这些钱,都是都护府及境内百姓种地制麻,贩往境外得来的,都是陇右百姓的血汗钱。
好在随着人口增加,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各州县也越来越热闹。
刘继隆收复陇右全境时,基本只有县城有人口居住,城外除了山岭和耕地,便只有驿站和烽火堡有人。
如今七年过去,各县治下最少都有两三个乡、八九个村。
“我们现在有多少州县乡村?”
刘继隆放下文册,对高进达询问起来,而这种问题对于高进达来说倒不难。
他没有翻阅文册,下意识便答了出来:“十四州、三十六县、九十五乡、三百九十五个村子。”
“嗯……”
刘继隆笑着点头,紧接着示意他跟着自己向外走去。
高进达果断跟上了他的脚步,二人走出户司,往都护府外走去。
待他们走到街上,昔年人口稀少的狄道城,如今却也变得热闹了。
哪怕都护府面前都常有百姓走动,而百姓们大多身穿麻衣,见到刘继隆后连忙作揖:“节帅、高长史!”
“吃了没?”刘继隆笑呵呵询问,百姓们纷纷笑着回应吃了。
临州的百姓,大多都是安置的烈属。
如果连他们都过得不好,其它州县的百姓就更别说了。
如今是七月初,除了开荒外,没有什么别的农活干。
因此男人们穿着麻布衣裳去干活,而女人们则是穿着绢布衣裳在家里制作麻布。
毕竟麻杆一年三收,女人们几乎很少能停下休息。
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便是没了男人,孩子未长成的寡妇,以及那些成丁的遗孤。
“狄道城里,现在有多少百姓了,临州又有多少了?”
刘继隆一边与百姓打着招呼,一边询问高进达。
对此,高进达则是压低声音道:“临州有近八千户,四万九千余口。”
“单狄道城内,就有四千二百多户,二万五千余口。”
“八千多户吗?”刘继隆呢喃着这个数额,走了几步路后叹气道:
“去除了原先就居住的三千多户百姓,我们牺牲了五千三百多名兄弟啊。”
“五千三百二十四。”高进达默默说出一串数字,刘继隆看向他,认可道:
“你比我要强,我只能记住个大概……”
“这是应该的。”高进达担心刘继隆难受,急忙解释道:
“您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临州大学那边也一直耗费您的心神,能记住大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