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不敢说,七八十所应该还是能有的。
它们的存在或许对于教育资源稀缺的西部来说微不足道,然而对于很多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的孩子们来说,却是真真切切地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想到这里,李暮立刻骑上自行车,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仅凭他一个人想解决教育资源稀缺的弊端是不可能的,唯有让国家真正地强大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
刚到所里,进了大门。
还没到实验楼,看到李暮过来的王绶觉便找了上来。
后者显然已经等了李暮一些时间,见他终于过来,上拉着他便往楼上走。
一边走一边道:“你提出的那个用作数据传输的双绞线,我们做了一定的调研。”
“它在1881年的时候便被用于电话系统,但即便是现在最先进的双绞线,想要满足网络数据传输的要求,尤其是超算的要求,恐怕有点困难。”
“你之前不是在03型计算机那几个项目里提过,可以研究光纤吗?我们商量着能不够研究那个,要用就用最好的嘛……”
说话的功夫,两人已经来到超算网络组的实验室门口。
不止是超算网络组的成员,还有01型操作系统那边网络协议栈开发组的人也在,显然已经经历过一番讨论。
见他和王绶觉进来,众人纷纷上前道:
“李顾问,您既然提出了光纤更好,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研究研究,不行再换回双绞线。”
“没错,现在的双绞线反正也满足不了研究的需求,都是研究,不如直接研究光纤,让我们做出的超算更加强大。”
“或者我们先以光纤研究为主,双绞线研究为辅,要是光纤研究不成,再专心研究双绞线。”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从他们的表情不难看出,多数人都对光纤的研究信心满满。
光纤的发展历史甚至比双绞线还早些,可以追溯到1870年大婴物理学家提出的光线可以在弯曲的管道中通过全反射原理进行传输的概念。
第一条光纤的发明时间是在1887年,但仅仅只能在实验室中应用,直到1966年,一个大婴籍华裔发表了一片论文,提出了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图集,才揭开了光纤通信的新时代。
然而,光纤通信的实用化和商业化,又经过了20年的时间,才被一家小日子的电报电话公司完成。
按道理来说,其实光纤技术也不是不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