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查看图纸。
待看完之后,他沉吟片刻,然后道:
“设计上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这里的时钟周期,我建议采用一个时钟周期等于一个指令周期的方式,应该能对性能有所提升。”
“还有内存地址,可以统一一下,大概也能有些用处。”
“不过我觉得,其实有卡顿未必是大家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这台黑白电视机,技术上实在落后了一些。”
说着说着,李暮的目光放到了面前的黑白电视机上,小小地开了个玩笑。
众人闻言先是愣了愣,然后看了看身后的电视,原本严肃认真的脸上俱是同时露出一抹笑意。
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可能。
这台电视机,是58年产的京都牌14英寸黑白电视,采用的还是电子管加上老大哥的元器件。
后续虽然经过了一些升级,但是效果提升也不大,甚至连普及都做不到。
“李顾问您说得在理,确实有这个可能,不过您说的方法,我觉得还是可以尝试的。”吴希笑道。
其他的一众教授和专家闻言,也纷纷点头。
不管是不是电视机的原因,李暮既然提出了更好的方法,他们当然还是要采用。
李暮道:“好,那我就先预祝你们成功!”
……
随后,李暮继续待了一小会儿,便很快离去。
想了想,他前往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升级组,看了看他们的进度。
听到负责研究的几个专家和教授说,基本已经趋近于成功的时候,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鼓励几句后才离开。
……
接下来的两三天,因为计算机仿真平台那边不忙,李暮的精力基本都放在了电视游戏机、黑边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升级,还有电磁炉那边。
三者的研制本就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有他加入后教科书一般的指导,没过多久,便纷纷迎来成功的时刻。
同一天时间,三项研究成果成功,可谓是一场大丰收!
吴有望、王绶觉、黄新华,还有黄坤吴希等人,都赶到实验室,观看最后的测试实验。
待所有人都到齐后,李暮走上前,打开经过升级后的黑白电视机。
一阵雪过后,搜索到京都电视台频道,上面正播放着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清晰稳定的画面,让所有人都忍不住鼓起掌来。
吴有望迫不及待地问道:“这台电视机的成本,能有多少?”
李暮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看向主持升级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