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半点不对,他就会飞快补救。
好在三人脸上都是吃惊居多,只有蒋为新,眼中似是有些小小的疑惑。
犹豫再三,蒋为新不禁问道:“李暮,这是伱这三天里想出来的?”
雷建国和魏华强两人闻言,同样不由投来目光。
要是真的只用了三天,那这份天赋用天才已经无法形容了。
“当然不是。”李暮低头笑了笑,然后谦虚道:“是之前研究光刻胶的时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并且那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国家一定会生产自己的光刻胶,所以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和研究。”
“正是因为有着当初的积累,才有现在的收获。”
“原来如此,多亏了你有这个意识,为我们省去了大量的功夫啊!”蒋为新不由赞叹道。
有李暮对kpr型光刻胶的梳理,外加原理分析,无疑会大大缩短他们的实验周期。
“只不过是整理罢了,后面还有很多实验,那些都不是我擅长的,只能靠你们了。”李暮摇摇头道。
实验这方面他是真抓瞎。
虽然之前在搞300集成电路的时候学过一点,但那点水平在蒋为新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g命各有分工嘛,而且这也是王所长把我派来和你组队的原因。”蒋为新笑着说了句,旋即脸色一正:
“好了,不说废话,建国、华强,你们把刚刚李暮说的内容整理一遍,接下去我们就按这个方向研究。”
“好。”雷建国和魏华强当即领命。
安排完后,蒋为新又看向李暮道:“要不要留下来看看我们实验?”
“这本来也是我应该做的。”李暮欣然同意。
随后,他跟着蒋为新三人一起在实验室熬到深夜。
他发现,蒋为新在实验上,确实有独到之处。
那种每每能从失败中汲取有效经验,然后迅速作出下一步计划的天赋,简直就是天生干实验的料。李暮光是看,都能学到不少东西。
最后还是因为明天要上学,他才不得不离开。
……
接下来的一两天,李暮天天下午放学后,都往半导体研究所跑。
他也不干什么,就跟着蒋为新学怎么做实验。
有时候见到几人被某个难题难住,李暮会根据难题的难易程度,选择要不要透露一点方法思路。
……
实验室内,李暮为提问的雷建国耐心解答:“聚合物单体、光敏剂和溶剂,是我们暂时推出的,构成kpr型化合物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