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建筑风格”
“这不是东南亚风格,感觉是南太平洋那边才会有这样的建筑风格。”
王秋明赶紧招呼众人,把器材都从船上搬下来。
胡江山找了一辆电瓶通勤车,让他们直接把器材搬到电勤车上。
众人又是一阵忙活,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全都搞定了。
接下来,胡江山就让王秋明可以自由活动,胡江山也就不会一直陪同了,各忙各的吧。
只要剧组不接近最重要的半导体生产线,岛上的其它地方他们都可以去。
而胡江山驾驶着另外一辆电瓶通勤车在腾龙岛上转悠。
胡江山正在寻找工地,也就是太空发射场的工地。
很快,胡江山就找到了标志性的工棚。
太空发射场工棚就位于西岛,临近死火山。
工彬所在的地势比较高,需要开着电瓶通勤车上坡才能看到。
就像建造其他的建筑设施一样,工棚被围的非常严实,无论是从侧面,还是从上面都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况。
而且工棚的一部分十分高耸,看起来得将近五六十米高。
胡江山明白,那就是火箭发射架了。
发射架的规模和高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可发射载具的大小。
五六十米的发射架,最高也就可以发射中型火箭飞行器,这也符合初级太空发射场的设定。
而且胡江山也注意到了,在不远处还有一座工棚,是细长的铺在路面上的,高度比较矮,应该是跑道了。
初级太空发射场还设有跑道,这样的设计胡江山都很意外,不过胡江山仔细研究了功能以后,觉得这种设计也非常绝妙。
虽然发射架只可以发射中型规模的火箭,但是有了跑道就意味着可以降落飞行器,比如说航天飞机。
这可是高大上的玩意儿。
在前面几十年,只有灯塔国有过航天飞机,而且还是垂直发射,只能在跑道降落。
之所以说是有过,是因为灯塔国的航天飞机项目已经废除了。
现在没有了,但是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有这样的飞行器。
距离太空发射场建成还有十几天的时间,胡建山琢磨着,等建成以后,要不要还要走一下测试的流程?
在发射架上发射点儿什么东西试一试。
但是火箭这玩意儿也不是随便谁都能造的。
最核心的火箭发动机需要很长时间进行研发和数据测试。
就算是胡江山这样的专家级人物,不耗点功夫也是造不出来的。
至于材料和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