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得威猛霸气。
而且这一个版本的机器人已经可以流畅地远程操作了,成为全功能,全天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
按照胡江山的设计标准,以前的海水净化机器人最多可以潜水三十米左右,属于浅海作为机器人,而新版本的海水净化机器人最大可以潜入两百多米。
当然,这样的深度,要远程遥控还是挺勉强的,最多只能做部分小动作,延迟也会很高,更需要离得很近才行。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使用这些机器人来清理垃圾。
这工作可以远程控制,也可以由机器人自动完成,反正主打的就是一个功能强大。
这次胡江山大手一挥一共制造了二十台海水净化机器人,几乎把整个3d打印工作间的成品区全都填满了。
要知道新版本的机器人单价提升了近一倍,销更多了。
胡江山不在乎,尽快恢复腾龙湾的生态环境才是正事儿,大事儿。
此时,胡江山一台一台的启动机器让其自捡。
工作都很正常,都没什么问题。
不得不说,这些3d工作打印机制造出来的东西稳定性还挺高,很出乎胡江山的意料。
别说在这个时代了,就算是在未来十年之内,3d打印技术也没有进步到这种程度。
最完善的中大型3d工业打印设备基本都是军方在使用,而民间的3d打印效果跟这相比,差的更远。
不过,科技引擎app搞出来的设施本身就是黑科技,有这么强大的3d工程打印机也不算太离谱了。
此时胡江山来到操作台前,再次开启了一个新项目。
胡江山进入载体一栏,查找预制好的载具设计,找找有没有现成的中大型的通勤船可以使用。
系统预制的载具本身就很少,能够称为船的设计也只有一个。
个头太小,接近于快艇,配备有风帆,只能乘坐两个人。
当然,这小型风帆快艇在设计上可以适应高速运行,最高航速甚至可以接近四十节,简直就是逃跑专业户。
要说这玩意儿其实也可以用于通勤,效率很高,比如从将军岛到腾龙岛,开足马车,恐怕最多只需要几分钟。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乘员数太少了,大量制造很浪费。
二是安全性比较低,稍有风浪,驾驶技术再不好,那没准就翻了。
像这样的船,江湖救急问题不大,绝对不能当作主要的通勤载具。
没办法,胡江山就只好自己设计一艘通勤船了。
从零开始设计,没有参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