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有钱就会诞生各种各样的追求,艺术品就是其中之一。”
“等咱们这边的经济发展起来,诞生一批有钱人,咱们囤的这些书画作品,未必就不能卖到百万,甚至更高的价格。”
许今秋愣了好一会儿,回过神来第一句就是:“要不多买点?”
陈凡哑然,这姑娘也很现实。
曾阿黎当即表示,要再拿 500元出来,连赵园园也忍痛提出要再买 300元,就为了博一个可能。
两姑娘现在也不差这点钱。
社团出版的教辅,陆陆续续都开始加印 10册,加上广告费的收入,一本书的收入就有 4200元,她们能分到 42元。
十八本书,就有 756元!
赵园园最是兴奋,来得晚,分钱却没落下,真成了小富婆,高兴的时候,还会喊陈凡一句:哥!
陈凡嫌弃得很,这姑娘现实得很,分钱时才来一句,自己这“干哥哥”纯粹就是临时工。
“随你们折腾,不影响生活就行,投资书画作品需要时间的。”
书画作品第一次大涨是在 87-88这两年, 87年的时候,很多名家的作品都涨到上千元,到 88年又翻了一倍。
进入九十年代后,价格逐年上涨,到了新世纪就开始起飞,动辄百万、千万,甚至过亿元。
“我们还年轻,等得起!”
三个姑娘对这事儿都很感兴趣,但陈凡说过之后,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买画对他来说只是小钱,卖画也要等很长时间,只是生活中的一点调味剂。
时间很快就来到 12月 15日!
人民文学杂志再次出刊,《最美的青春》的读者,无疑是有些遗憾的,书已经完结,故事已经结束,心里总有些空落落的。
这本书让很多人知道了一种精神:塞罕坝精神!
现实中也有一群人,至今还在塞罕坝上默默地植树造林,延续着这种精神,直到塞罕坝恢复青山绿水……
但新的故事,已经开始!
《觉醒年代》,也是陈凡的作品,那就先看看,说不定又是一本题材类似的小说。
但这一看,头皮就麻了!
书中那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年代,还有一群伟大的人……
“原来我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那些的理论,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太浪漫主义了!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一群人怎么可能不浪漫呢?壮怀激烈,他们每个人都如此激烈、愤怒、悲切,但又满是火焰的希望与乐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