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难以想象的困难
“陈博士,这样真的可行吗?”
工业界有很多理论上可行的方案,在具体落地的过程中会发现有难以克服的困难,理论可行到落地很可能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更何况他们做的是完全从零到一的工作,摸着石头过河,你能知道河到底有多深,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没有参照物去探索一条新的河流,其中的困难难以估计。
陈元光见刚刚发文的是梁孟松,他直视对方,目光坚毅:“一定可以。”
陈元光没有再多解释什么,他喜欢用结果说话,理论上的可行性他已经解释过一遍了。
梁孟松被外界认为整个华国最懂芯片制造的人,认为他对芯片有着远超想象的敏锐嗅觉,在中芯国际内部斗争中败下阵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中芯国际内属于有职位没有实权的闲人。
一直到华为打算用全新工艺,用28nm的双重曝光技术做7nm工艺制程的芯片后,梁孟松得以从中芯国际内部波云诡谲的斗争中脱身,开始成为这一项目的实际负责方。
对他来说,做事要远远比斗争来的容易。
和外界所猜测的,华为的7nm芯片是靠牺牲良品率获得的工艺不同,他们并没有损失多少良品率,远没有外界认为的50%到70%的良品率那么夸张。
“好,那我们就按照这一方案去做工艺模拟。”梁孟松说道。
在他的主导下,华为和中芯国际下一步要将28nm工艺的光刻机去把芯片推进到5nm,他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陈元光语气中的坚定让他内心的不安要缓解一些,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连陈元光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之所以这么卖力,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力度,更多是中芯国际自身的实际需要。
因为出色的履历,梁孟松被派到712工程上负责芯片制造方面的工作。
从资本市场能够明显看出来,华为搭载7nm芯片的mate60发布,中芯国际的股价并没有因此上涨。
项目成员太多,但无论如何负责芯片制造的工程师都是核心人员。
这不仅是因为华国官方,华国官方只会说要他们大力配合。
他自己在接到任务后也非常感兴趣,一直以来他都是技术的狂热爱好者,更别说像拓扑半金属这种过去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材料,现在成为现实,他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你说两年时间真的够吗?”
整個712工程的项目组分散在全国各地,毕竟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