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的名字就叫——关于冯小钢
内容如下:
这两天媒体一直都在鼓吹,宁昊是冯小钢第二,喜剧电影接班人!
我想说的是,没有谁是谁的影子。
宁昊就是宁昊,冯小钢就是冯小钢,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二人虽然那都是黑色幽默,但类型完全不同。
宁昊注定会成为喜剧电影的一面旗帜,但这面旗帜却未必是从谁的手里接过来的,也正如某人说的那样,他还没死呢,要什么接班人?
关于冯导,我其实仔细的研究过。
冯导的片子虽然号称京味喜剧,但其实很像当年的香港片。
港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香港是个非常拥挤的城市,人贴人,没有丝毫距离感和神秘感。
所以他们的电影是拍不了高大上的,所以他们更多的关注小人物。
如果用吃食来形容,香港电影就像是大排档。
大排档的特点就是重口味,如果清淡了那和在家吃有什么区别。
香港电影就是这样,他的戏剧冲突必然是很夸张,表演方式也很夸张的,这才能让大家有新鲜感,不然为啥来影院啊。
冯导的电影在这些方面与港片异曲同工,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聚焦的是小人物。
如果有一天,他的视角发生变化了,他不再关注小人物,而是去拍那些高大上,那么距离失败也就不太远了。
其实,我是能理解冯导的焦虑的。
媒体这两天一直都在用两人作比较,都是做喜剧的,都是黑色幽默,都是聚焦小人物……
但我其实想说的是,一个导演,永远不会被另一个导演取代。
能取代导演的只有导演自己。
电影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而导演的思想不可能永远年轻。
当你无法搞明白年轻人的想法时,就是落伍的时候,必将被观众抛弃。
这是无法避免的。
好的导演也无非是能将这个过程放慢而已。
……】
张辰巴拉巴拉的写了一大堆,本意是想要澄清一下宁昊不是谁的替身,却不知不觉的说了不少冯小钢的分析。
写完他也懒得改了,干脆直接就发了出去。
冯这个人,虽然号称‘小钢炮’,好像一个中年愤青一样,每天不是喷这个,就是喷那个,给人一种愣头青的感觉,但其实这个人心眼极多。
他算是郑小龙带进圈子的。
郑小龙拍《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写好的剧本突然就丢了,重写是时间上来不及,编剧们也不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