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有几分本事。
这才不到一年的事情,原本学风日下的国子监,竟然隐隐有重现太祖高皇帝时的辉煌。
当下的国子监,再不见那等终日在南城寻问柳的士子,也没有那等荒废学业只知游戏的浪荡儿。
如今的国子监。
即便是在院墙外面,也能听到那阵阵读书声。
而进到国子监里,便见各处院落屋檐下,都会有监生们辩经的争论声。
学风可谓一扫而清。
甚至于如今国子监的几位师长都已经放出了话,下一科会试要与昌平书院争个高低。
没错。
就在年初的春闱会试中。
龙庆二年壬辰科殿试,朝廷共取三甲进士合计四百零三人。
而出自昌平学院的就有五十七人之多!
当然,这些人的出身籍贯都不一样。
但放眼整个天下,能以一座书院,供朝廷取三甲进士五十七人,也是国朝头一份了。
这也就有了国子监的师长们,说要在下一刻与昌平书院争个高低的由来。
曹子登一路走来。
不时就能遇到那些手握书卷或是腋下夹着书本的监生们,形色匆匆,便是见到自己穿着一身官袍,也不过是稍稍慢些脚步,颔首行礼便继续赶路。
这倒确实学风大为改正。
曹子登不由点了点头。
但因为心中有事,依旧是脚步不减,一路到了国子监后面一座栽种自成祖时的杏树庭院中。
二百年的时间。
当初由成祖下令自山中移来的杏树,早已树冠盖过整个庭院,宛如华盖。
此时节更是枝叶碧绿葱葱,为庭院下遮挡出一片阴凉。
而就在树下,严绍庭赫然正陪坐在如今的国子监祭酒严世蕃身边。
在他们的面前,除了国子监的司业、监丞和博士、助教们,就连在制敕房做事的中书舍人苏愚,也在其间随意就座。
曹子登急步而来,同为师兄弟的苏愚抬头看向他,点了点头,而后伸手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见状,曹子登立马慢下脚步,悄悄靠近过去。
只听先生正在面带笑容的说着话。
“国子监学改目下已有成效,后续学改自然势在必行。”
“如今朝中推行新政,欲要天下百业兴旺,便不能拘泥于经学一处。天下学子万千,还是那句话,当否万千学子皆为官?”
“我等既为人师,自要为门生学子后生着相,教习百业,当科入仕为官者,官之。当习百业而得自食其力者,当习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