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下午放学了才出来。
吃饭、打台球、去网吧就算买个东西也三五成群的。
她早就打听过了,州城大学旁边有个晚市,从五六点钟一直能持续到九十点钟,当然了来买东西的基本上也都是学生。
崔长嘉四点就到了,她到的早,找了个路口偏里一点的好位置。
这位置的后面是个住家,主人是个老太太,她一看崔长嘉要在这里停车摆摊,直接拒绝。
崔长嘉拿出来五块钱给了老太太,这个摊她也就摆下了。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夜市上摆摊卖仓库的尾货,很了解夜市的规则,有的夜市是有管理员在的,那种的话可以钱租一个固定的。
像州城大学这边的这个夜市,都没有人什么管,所以老太太不让崔长嘉在这里摆,无非就是想要点摊子费。
其实也就是几块钱的事,钱痛痛快快的给了,卖的也安心。
太阳落山了,温度也就降了下来,崔长嘉戴了常滢送她的围巾,将面包车的后备箱打开,拿出来五六张桌子摆在了周围,然后拿着广告牌挂在了车上。
广告牌不是崔长嘉随便写的,而是让广告店正儿八经设计的,上面可带着折叠桌的logo以及可以使用的场景,周边再挂上一圈小灯泡,老远的看着就很亮眼。
每个年代做生意,有每个年代的做法。
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一般随便倒腾点东西去卖都能挣钱。
到了千禧年前后,中国经济腾飞,交通运输条件也好了很多,货物南北流通的快了,小商品市场发展极为迅速,再做生意就得小心了,要有吸引人的地方才行。
时间渐晚,晚市上除了摆摊的,也渐渐的有了人,大部分都是学生,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崔长嘉不禁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模模糊糊的记忆,在脑子里连不成片
很快的就有人被吸引了,那是两个小姑娘,都扎着马尾辫,年轻又有朝气。
两个小姑娘停在了崔长嘉的摊位旁,一个姑娘道,“这小桌子好特别啊。”
崔长嘉指了指挂在车上的广告,道,“冬天冷,如果不想下床学习的话,可以把小桌放床上写作业什么,稳定性很好。”
她说着用力的摇晃了一下小桌,的确稳稳当当的。
她又把桌子拿起来,把桌腿折叠起来,“不用的时候就这样折叠起来随便塞哪里都不占地方。”
“多少钱?”另外一个姑娘问道,“这个挺好啊。”
“十五块钱一张,不过如果你如果能找到五个人买的话,我可以给你们都按团购价,十三块钱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