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的经济在七八十年代能腾飞,靠的就是大量的出口。
而出口的同时,又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
所以海运对霓虹来说,就是大动脉。
环球国际船运公司,从63年6月接受飞利浦500万美元投资,拿到2.5%股份。
还有诺顿的500万美元,同样2.5%开始。
这家刚成立不到半年的公司,63年时,就已经估值2亿美元。
当然,那时候楚向前自己也知道,公司估值严重高估。
但不按照这估值谈,楚向前可不愿意给飞利浦和诺顿两人5%的股份。
十八年过去,这家船运公司已经拥有船只350艘,运力超过了两千六百万吨。
楚向前靠着这,实打实的是世界级船王。
要不是当年船运公司成立时,楚向前就已经把自己在船运公司内的股份,隐藏在一个个离岸道注册的公司,还有几家基金手里。
明面上,他在这家船运公司内的股份,只有17%,那他和家族明面上的资产,肯定已经超过百亿美元。
可就是这17%,已经让他靠这家公司的股份,身家就多了12亿美元。
不过,到了现在,船运公司的业务,和扩张的速度,确实走到了极限。
而船运公司用的资产里,未来真正值钱的。
反而不是海上正在跑的海船,而是港岛和码头上大量的土地。
即便柴湾在八十年代,还是挺偏的。
可地价因为众多工厂、仓库,其实已经不算便宜了。
未来也会更贵。
至于上环码头的土地,那就更贵。
一旦开发这些土地,船运公司的市值,绝对能暴增五六成,甚至一倍以上。
也就是说,船运公司的估值,实际上被严重低估了。
就如同九龙仓一样,真以为包先生人傻钱多?
人家是看准了船运会走下坡路,这才弃船上岸,把大量资金用在购买土地上。
85年左右,包先生身家过400亿港币,那时候的公摊李,其实也就几十亿美元而已。
而包先生在去年,身家其实也才10亿美元左右。
楚向前只需要照着抄,几年内,靠着土地和众多港岛的物业,身价就能翻一两倍。
所以楚向前这时候再不卖,过几年,不仅船运公司可能出现亏损,价格也卖不出好价钱。
宣布了对内地的投资后,楚向前直接把去内地考察和洽谈的事,全交给了薛静兰负责。
自己则出现在洛杉矶,出席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