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唉,醒来,原是梦矣,吾侄居正亦在东京矣。”
苏允的眼眶又是有些湿润。
“定风波一阙:
九月十八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兼怀居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允不由得失笑,苏子瞻啊苏子瞻,你是要笑死我啊,碰上点雨也要怀念一下我,是想到若是我在,必不让你淋雨是么?
苏允笑着笑着,眼眶又是有些湿润起来。
唉,苏子瞻这个家伙,在一起的时候颇烦人,离开的时候更是烦人。
苏允忽而有了归意。
黄州虽是偏僻,但却有人在想念着他呢。
不过这会儿却是走不得,不知道那赵顼什么时候就要召见他呢,来都来了,还是见完再回吧。
……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好啊,写得真好!”
赵顼放下手中的手抄稿,神色若有所思。
大伴孙思恭近来已经知道了这三国演义是怎么回事了,还派人去外面查探了一番,见得赵顼这般,小心笑道:“这三国演义总算是完结了,可喜可贺。”
赵顼看了一下孙思恭道:“大伴也知道这书?”
孙思恭陪笑道:“这三国演义在禁外早就火热得很,酒楼茶肆,无不有讲书先生在讲这本书,受者极众,评价亦是极高。
据说连太学的学生都在传阅这本书,但凡有新的章回传出,都会引起一番抄读热潮。”
赵顼点头道:“这本书是写得真好,将三国那个伟大的时代尽皆给展现出来了,以前朕读三国志,却是没有意识到汉末竟是如此杰出,也就是这三国演义,将其给演绎出来了。”
孙思恭笑道:“官家是不是有些过誉了,那三国就是个乱世,人命如草芥,哪有咱们大宋这般繁盛?”
赵顼叹息道:“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就政事、军事、经济、文学、德行、智略等各方面而言,三国无不奇才辈出。
勇士、义士、烈士、智士、商士、奇士、国士……应有尽有,三国更是集一时之盛。
而其质之精、量之多,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更是少见。
以政事精英而言,曹操、刘备、孙权,都是能得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