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昭来说,是保持生产守恒的。
不然,就是朝廷单方面在输血。
张正隽叛乱的地方,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粮价问题,百姓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也没有办法生存,一个就是在土地兼并的情况下,百姓其实种地也是给豪强大族种地,生产力难以有效恢复。
给别人种地,被大族剥削,肯定是这些百姓不乐意的事情,不然也不会一应就和,尽起叛乱。
楚世昭向有粮的大族豪强买粮,以朝廷的名义,不论是地方的官员,还是地方上的商人,你敢对朝廷坐地起价吗?
你给楚世昭开一个超乎正常价格的粮价试试看。
粮食由官方来买,再以平价或者低价卖给百姓,甚至是赈灾受灾的百姓,那么吃食的问题,粮价过高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楚世昭这么办,肯定是要吃到几下弹劾的。
但楚世昭无所谓啊,吃就吃了呗,大不了给他弄烦了,他也破罐子破摔。
大家都别活。
只要有掀桌的本事,什么事情摆不平。
失败是叛乱,那成功就是革命啊。
成王败寇的道理就是那么简单,楚世昭不是不能动手,是没有理由动手,有理由动手,这些人楚世昭根本没想让他们活的。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楚世昭治定叛乱,源头是谁,他也清楚,只是暂时没办法收拾他们。
所以在楚世昭还在帮着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人还蹬鼻子上脸,那就别怪楚世昭也砸棋盘。
现在最懵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易名为王守义的王胥,主要是他从女儿的口中得知这个晋王不同寻常,可他没有想过不同寻常是这样一个不同寻常。
当时楚世昭许诺会照顾好起事的义军,切实解决问题,王守义以为是一句空谈。
这种事情可以做到,但是不好做。
帮这些造反的泥腿子找老爷的麻烦,实在是不正常,而且王守义的想法单纯是借助这一件事情,洗白自己的身份,就没有考虑别的。
没想到楚世昭他是真办啊。
而且那些造反的义军,愿意恢复生产的,都回到家乡种地去了,愿意留下来以工赈灾的,都在卖力地赶工,主要是大周王朝一般征召劳工,让他们做工,都是不给工酬,相当于义务劳动的。
楚世昭是先给粮,再让这些义军去工作。
在楚世昭这么讲道理的情况下,这些义军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还不干事。
本来还对朝廷颇有微词的人,在晋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