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方向推进,抵抗变得顽强起来。
汤恩伯不仅仅抵抗,而且抵抗的颇为激烈。
至于所谓的消极避战,实际上是进行了运动战。
不给日寇与其进行阵地战,消耗战的机会。
至于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自从徐州会战失利之后。
一直想要打所谓的歼灭战。
想要取得类似台儿庄会战那样优秀的战果。
但实际上五战区并不具备这样的军事实力。
国民政府也没有相应的资源供给去打“大歼灭战”。
更何况这是日军的三个满编师团。
李宗仁自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要进行歼灭战。
要知道,想要挡住日军三个师团的进攻。
至少需要在正面防线集结十五万以上的作战兵力。
而在四周,准备进行围歼的兵力也需要达到二十万。
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还需要这些部队至少也得是敢战不退的部队。
这样的部队去哪里找?
五战区更是没多少!
李宗仁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针对汤恩伯。
作为一名战区最高指挥官,他指挥不了汤恩伯,本来就是一件极大的问题。
汤恩自滕县之战后,便再也不听李宗仁的命令。
而常瑞元就是硬生生的把汤恩伯塞进李宗仁的第五战区。
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至于汤恩伯自己。
他自然是深知自己的部队究竟是几斤几两。
日军在徐州会战初期,乃至战争后期的目标就是想要成建制的歼灭中央军嫡系部队。
所有的日本将领均认为。
常瑞元之所以继续抵抗没有屈服和投降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目前其还掌控着颇为庞大的中央军。
而不管是台儿庄,还是徐州,亦或者是豫东、武汉会战。
他们都没能够达成这一目标。
汤恩伯自从学会打滑头仗之后,日军就再也没能够捕捉到他的主力。
但需要有人为随枣会战的失利而买单。
汤恩伯就成了这个替罪羊,只不过汤恩伯将责任推给了张轸。
张轸就成了这个替罪羊。
作为湘军将领程潜的爱将、历史上曾跟从程潜与常瑞元征战四方。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就这样,成为了常瑞元和李宗仁斗法的牺牲品。
十三军的军长被撸调之后,就这样成为了陆军补充兵训练总处处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