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父老乡亲们还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
一想到这里,阎老西更是心中难受不已。
他强忍着悲伤,接过了楚云飞亲手递过来的祭香。
恭敬的拜了又拜,而后迈步向前,将其插在了香炉之上。
方立功朗声道:“全体肃立,脱帽,鞠躬致意.”
入祀仪式很快结束。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阎老西迈步来到了忠烈祠前。
按照原定的流程安排。
现在的他,需要为长治忠烈祠挥毫提笔。
方立功见其颇为激动,与孙萃涯小声商量了几句。
在取得阎老西的同意之后。
楚云飞迈步上前提笔写下了忠烈祠三字。
只是中间这个烈字,少了一笔。
一旁的中央日报社记者茅博韬不由得出生询问:“楚长官,为何这个烈字少了一点?”
楚云飞长舒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绪,缓缓解释道:“许多战士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曝尸荒野,不能掩埋,每当我想起此情此景,异常痛心,这忠烈祠的烈,之所以少一点,也是希望烈士少一点,胜利早一点。”
“原来如此。”茅博韬恍然大悟。
众人神情愈发严肃,心痛无比。
他们在心中默默的祈祷着长治忠烈祠能够成为抗战英灵的安息之地。
英雄辈出之年代,往往也是生灵涂炭的年代。
四万万民众谁又不希望铸剑为犁,早日赶跑日本侵略者,恢复这难得的和平呢?
山西各地政要按照此前的安排纷纷留下了相应的挽联。
【辉煌功勋,郁郁佳城。成仁取义,千载如生。】
【精神不死,功绩永存】
【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让儿打东洋,长治李氏,满门忠烈,国之栋梁。】
【忠烈祠入祀典礼圆满结束,二战区司令长官阎亲临,楚云飞题写忠烈祠牌匾。】
在晋东南,晋南。
乃至目前所有的国统区,只要是目前有报社存在的地方。
基本上都在有意的淡化武汉失利、广州沦陷的影响。
并且开始着重的宣传山西方面,二战区取得了的胜利。
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
几乎全国的民众都知道,二战区各部队在山西方面仍旧取得了一场大胜。
抗战不是完全没有了希望。
并且。
晋东南各地民众还捐赠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在山西长治县修葺了忠烈祠。
消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许多的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