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年少,将来待为兄回京,咱们还有大把时光相处。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
辛子秋闻言,鼻子一酸,却没法向苏轼解释自己婆娑世界行者的身份,更不愿向他告知自己就快离开此方世界的事实,只能勉强挤出个笑容道:
“我与子瞻兄虽然相识不久,但意气相期,引为知己。你说的对,咱们是君子之交,即便相隔千万里,也依然肝胆相照。今日一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闻言,放怀大笑道:
“哈哈,好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秋你豪侠仗义,性真情切,一身正气却不拘泥古板,当真是上上人物。为兄能得你为知己,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待我守孝归来,咱们再把酒言欢……”
他忽然一拍脑门:
“我差点忘了正事……”
说着从怀中掏出了几页纸,
“这是你前几日给我的古梵文,为兄勉强重译了一下,似乎有关佛家无漏金刚身的修行方法,不过其中似乎缺失了好几段文字,因此残缺不全,想来那舍利之中还有其他记载。”
辛子秋接过这被体温捂得热乎乎的纸张,看着上面肉丰骨劲的楷书,心中还没来得及感激,耳边却想起一阵声音:
“你获得了‘金刚大乘法体’秘法残本,可通过消费星源之力进行补全。”
“你的‘星源之力’不足,将在本次事件结束之后重新评估。”
“……”
辛子秋没想到婆娑世界居然还能补全自己所得到的功法秘籍,但也并不惊讶。
事到如今,他对婆娑世界的神通广大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意外。
不过虽然得到宝物,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随手揣起了纸张,并挽着苏轼说道:
“多谢子瞻兄,我送你一程。”
两人都是生性豁达之人,虽然面临离别心有不舍,但也都能坦然处之,一路之上手挽着手,谈笑风生,将满腔的思念愁肠,都化作了那山高云远。
……
辛子秋将苏轼送出城外,一路随行十余里,才在他们父子三人的劝说下停住了脚步。
面对着自官道远去的驴车,和苏轼渐渐消失的背影,他长长吐出胸中的浊气,感慨万千。
来到婆娑世界之后,辛子秋虽然结识了不少生死之交,但最合他脾性的,还是苏子瞻。
他们年龄相近,意气相投,更兼有一种发自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不论美食美酒,还是市井百态,都足以作为乐事。
苏轼和辛子秋拥有一样的人生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