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成熟度上和完整性来说,这一部《孤儿救祖记》可以说是如今华夏电影以来之首屈一指。”
包国维一上来,就给《孤儿救祖记》这部作品下了一个定论。
“从前咱们的早期电影,总是无法摆脱对于西方电影的一味模仿,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都是不伦不类。”
听到这话之后,黎明伟也点点头说道:“秉文说得这话倒是十分有道理,咱们从前总是对着西方的作品,依葫芦画瓢,少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甚至于更趋近于京剧的表演形式,反倒是不像是一部电影,或者是话剧了。”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洪深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很多,但他还是说道。“我华夏如今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只能做一个好学的学生,所以这与你之前所说的有什么关系?”
“先生稍安勿躁。”
包国维觉得这个洪深是个急性子,好在自己挖了一个坑,倒也不怕对方没有耐性。
“所以,于我看来《孤儿救祖记》的火爆和地位,是理所当然的。
我没有看过电影,但从话剧中便可以看出,创作者力求形象和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实性,连台词都带上了江南地区常有的俚语和方言,这个乃是突破性的。
特别是他实现了文化的融合,利用西方电影的技术和手法,再展现出华夏文化的元素和特点,展现出属于咱们华夏人自己的人情剧。”
听到这番话之后,洪深脸上严肃的表情缓和了不少,他点点头说道。
“分析的偏僻入理,可惜你太过于固执。”
包国维撇撇嘴,这老小子还真是油盐不进啊!
“现在要回到我先前所论述的问题,艺术作品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意义是需要刻意为之的吗?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意义,而后抛弃观众最为基础的感受,是值得的吗?”
黎明伟也觉得有些奇怪了。
“秉文,你前面可是将这电影分析的头头是道,不正是证明一部电影教育意义的重要性吗?”
他倒不是想要反驳包国维,只是现在更像是一个学生一般提问,想要从中了解到更多对于拍摄电影有所裨益的知识。
包国维摇摇头,抛出一句疑问。
“若非是感同身受,岂能够产生共鸣?我相信郑正秋先生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是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的。
儿媳妇余蔚在底层生活的困苦挣扎,一些底层百姓的淳朴,一些底层百姓的阴险狡诈,能够呈现出这些真实感,并非是坐在办公室里面纸上谈兵能够做到的。
敢问先生,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