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台上的女子一览无余,几乎可以看得清她面部的粉底。
而这正是让包国维震惊的地方,因为这个女子的样貌实在是太过于熟悉了。
曾经的自己,对于这个女子魂牵梦绕,少年悸动的情愫,在脑海里面幻想了无数遍,对于此女的样貌,自然是记忆深刻。
老实说,就算是她现在变成了八十岁的老太婆,说不定包国维都可以将其认出来。
她.为什么会在这里?
这才是包国维最为奇怪的地方。
“这一首歌词是好的。”卜舫济用标准的中文评价道。
他在华夏生活四十余年,想要开展英文教育,就难免要学习一些华夏的文化。
其中,他对于华夏如今市面上的文学思潮,是十分感兴趣的。
平日里面,也经常看一些文学作品,拥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他几名洋人,自然是毫无发言权,他们只觉得这种唱法,很有沪市这种古老与现代交织的魔幻气息,懂一些中文的,会觉得歌词十分地美妙。
名叫宝珍的女子,一直躲避自己的视线,包国维想要从眼神之中,看出她到底是不是那个人。
因为,包国维心里还留存着希冀。
她虽不是什么好女孩,但不至于此
卜舫济说出这个话的时候,一直盯着自己,包国维自然知道他是想要跟自己对话,但包国维并没有这个心思。
再说了,这首诗歌就是自己写的,总不能自卖自夸一番吧?
徐志摩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他当即眉飞色舞的说道。
“诸位还不知道吧,这一首诗歌乃是我们在今日的诗会上所做,创作者乃是秉文兄弟,这首诗歌表达了‘四月天’的美妙意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充满情感的氛围,诗歌中”
徐志摩分析了一大段,对于自己第一个听到这首诗歌,并且目睹它全程创作出来的过程,感觉到与有荣焉。
可却没有人听他的分析,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舞台上,那个女子的深情表演之中。
只见得宝珍,却好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包国维可以听出,这样的唱腔是有些类似于“夜上海”这首歌曲的风格。
《夜上海》这首歌曲的出现,实际上要到十几年后,1947年由周璇演唱,作为电影《长相思》的插曲。
此刻的人们自然还会觉得新奇,但来自于后世的包国维,已经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