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社稷。
此刻被夺情上任,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烂摊子。
为了更好的镇压叛乱,徐文岳多次上奏朝廷,希望能够抽调大将统帅三军,辅佐他主持平叛事宜。
可惜永宁帝没有领会他的真意,直接把奏折内容拿到朝堂上讨论,结果自然是骂声一片。
以文御武可是国策,哪怕他是清流领袖,一样无法改变文官集团的共识。
“阁老,舞阳侯任命李指挥使统帅三省大军,此刻正分三路向叛军发起了进攻。
为了守住永州府,叛军不得不从各路战场抽调大军。
据说光襄阳一线,就被抽调了十万大军离开,襄阳城有救了!”
襄阳知府眉飞色舞的说道。
被围困了这么长时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消息。
叛军抽调大军离开,守军的压力必然大减。
加上从各地汇聚的援军,襄阳之围即将出现转机。
“哦!”
“任命李牧担任主将,倒也是合理。
看来舞阳侯比我有魄力,老夫自愧不如啊!”
徐文岳忍不住感慨道。
无论李牧,还是舞阳侯,都是他的老熟人。
虽然曾经发生过不愉快,可那只是一时的权力纷争,并不是政治上的死敌。
尤其是李牧,广西都指挥使的职位,还是他破格提拔的。
这道任命,直接扭转了广西的局势。
现在看来,当时的支持力度,依旧不够看。
倘若更干脆一点,直接把人调到湖广统帅诸省联军,没准又是另一番结局。
不过这只是想想,就算重来一次,也不可能做到。
能够破格提拔,那是广西的官军被一扫而空,就剩下前去平叛的扬州营和淮安营。
当时正处于辅政时代,出身名门的李牧,要代理广西都指挥使自然不会有什么阻力。
换成湖广战场,军队建制是完整的,那就截然不同了。
高层将领的任免,必须经过朝廷公议。
舞阳侯现在的做法,本身就是违反程序规则的,必然招致朝野上下的非议。
若非他是皇帝的舅舅,宫中还有太后撑腰,估摸着也不敢玩这么大。
“阁老,话不能这么说。
您是朝中元老,做事需要顾忌影响,必须按规矩来。
舞阳侯是外戚,嚣张跋扈惯了,自然不会在乎非议。”
从不屑的神情中可以看出来,襄阳知府对外戚的偏见。
不过正是这种偏见,大家对舞阳侯的出格表现,容忍度反而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