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为了剿灭叛军的,没有想到现在变成了救急。
大战进行到现在,大虞朝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力量都遭到了重创。
如果不能尽快扭转颓势,那些被压制的野心家们,怕是也会按耐不住。
幸好白莲教叛军,把屠刀对准了士绅集团,不然一些世家大族都要考虑分头下注了。
“诸位爱卿,可有其他意见?”
永宁帝关心的问道。
看得出来,他对这份增兵计划并不满意。
在围剿白莲教叛军的问题上,朝廷采取的是添油战术,并没有秋风扫落叶的干脆。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全部可以归结到一个“钱”字上。
出动的军队越多,需要消耗的钱粮就越多。国库空虚,无力承担巨额的开销,只能控制出兵数量。
“陛下,前些日子钦天监上奏,今年多地气候异动,恐有灾祸降临。
各地已经出现天灾的雏形,尤其是西北地区,自开春以来滴雨未下,秋粮必定会受到影响。
中原齐鲁大地,同样出现了干旱的迹象。可以预测今年北方各省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度下滑。
眼下湖广和江南两大粮食主产地,又遭遇了兵祸。为今之计只有从蜀地调粮,以维系粮价的稳定。”
吕寿同忐忑的上奏道。
天灾人祸赶在一起,典型的亡国之兆。
从蜀地调粮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长江航线部分区域落入叛军之手,水路运输根本走不通,陆地运输成本又高的难以想象。
平息粮价就是一个笑话,光摊销运输成本,从蜀地运输出来的粮食,价格就不可能低。
相比粮价上涨,更可怕的是无粮可卖。
“哎,民生多艰啊!”
“准奏!
传旨下去,从今天开始,宫中开始节俭开销。朕每日的份利削减三成,宾妃以上削减一成。
百官当做出表率,无婚丧嫁娶之事,不得大宴宾客举办酒席,禁止一切铺张浪费的行为。”
感慨一声之后,永宁帝缓缓说道。
天灾叠加人祸,造成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白莲教叛乱,打在了大虞的软肋上。如果不能尽快平息叛乱,粮价能够涨到天上去。
到时候造反的,估摸着就不光是白莲教,还有无数的饥民。
谁都知道危害性,一众朝堂高层,对此却是束手无策。
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在南北粮食同时减产的大背景下,都显得徒劳无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