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
1956年,行政院在给四九城人/委/会的通知中批示:“凡属要求追加国家行政经费统一开支的行政建房,一律不批,诶1957年第三季度在由四九城进行统筹”
而四九城人口从1949年的209万人,到1958年的631.8万人。
四九城城市职工数量及相应的住房需求大副增长,城市职工的住房日益严峻。出现了严重的城市职工住房问题:住房难以满足需要,供需矛盾突出。
市工联对全市563272名工职工的综合调查显示:迫切需要解决宿舍的的职工有150220人,约占被调查职工总数的27%。却单身宿舍的80145人,占缺房职工总数的53%。缺家属宿舍的70075户。
与此同时,已有住房的职工也存在住房问题,家属人口的增多,居住环境交差。“一处二间房,住一家老少七口人。”
1956年第一季度安置的大批转业军人,也只能暂时的住在临时工棚,且多户合住一间房屋的情况。
综上所述,国家是真的困难。房源是真的紧张,这么多人都在默默等待,排队安排房子。谁也不能,就随便搞特殊化。即使你是转业干部,战斗英雄,也只能是适当的照顾。
这个时代的人,觉悟也比较高~大家伙儿都在讲究奉献。难道就你职务高,功劳大,就可以无视现有情况,要求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吗?
所以他只能选择:
一是等待安排,最好住上住宅楼,这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儿啦。
二是选择分配,住在条件不好的大杂院里。说实话,这个选择也不太好,不说居住环境如何;就是重新跟邻居之间的交往,就够他费心费力的。
三是选择自己买房,政府给予一些住房补贴。
但是这个年月里,手中有私房的都是些什么人?要么是遗老遗少,要么是大资本家。
不说人家能不能卖的话,就是人家能卖,那你也得买的起啊。一处稍微像样的四合院,动辄几千元起。
这可不是将来,起风了的那会儿,这些人为了出海,把房屋进行贱卖处理的时候。
再说你这时候,突然了大几千元买处儿宅子,你当有些部门是摆设啊,你这钱是哪来的?
就是调查清楚了,也够你喝一壶的,这年月里被调查了,呵呵~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说,刘之野不是不想搬走,毕竟要是他弟弟放假回来了,住房就有些拥挤了。而是目前搬不走,没合适的地儿般。
刘之野思来想去,实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