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1
方言和古桦回过头,就见李尧堂领头,左右站着沈丛文、丁铃、李清泉、徐钢等人。
“巴老好1
“李老好1
“……”
看着他们礼貌地打招呼,李尧堂转头望向丁铃,“老丁,我如果记得没错的话,他们两个是文学讲习所的同学吧,都是第……”
“第五期的学员。”
丁铃笑道:“说起来,文学讲习所的创作班已红恢复了好几届了,但要说成绩,还得是小方、小古他们这第五期的学员最优秀了。”
“到底是五期生嘛1
李清泉、徐钢等讲习所的人听到这话,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满脸笑容,毕竟,这五期的学员里一下子出了两个茅盾文学奖得主。
“刚刚你们在讨论什么呢?”
丁铃作为文学讲习所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看向方言这两个学生,目光中充满欣慰。
方言于是如实地相告,说得滔滔不绝。
“我所说的,不是一种恋旧情结和地方观念,也不是停留在方言、歇后语之类的使用,而是重新认识民族文化,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回顾这些,也许会有了新的文学觉悟。”
“所以你才会提到‘岭南文学’、‘粤味小说’,才会写跟岭南文化有关的武侠小说。”
沈丛文和万佳宝等人互看一眼。
“武侠小说!?”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不惊讶。
“岩子,你怎么会想到写武侠小说呢?”
徐钢疑惑不解。
方言看他急切的样子,就像看到武侠小说里,名门正派的长老看到最得意的正道弟子,忽然投身于魔道邪教一样,立刻解释了一番。
此武侠小说,非彼武侠小说。
自己搞的既不是民国鸳鸯蝴蝶派的武侠小说,也不是香江新派意义上的武侠小说。
而是基于华夏武侠文化的历史小说。
叫歼十改,不,叫“历史文学”的变种。
“小方那本的小说,这些天,我也抽空看了下,准确地说,是披着武侠皮的历史小说。”
李尧堂语气和善,连连称赞。
丁铃道:“听小方这么一说,我倒想看一看这部武侠小说。”
“我也是。”
李清泉饶有兴趣,好奇方言和《十月》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推手,竟然没有在“魔幻现实主义”上深入,推出一系列的代表作品。
“李老,其实‘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内核,恰恰跟我提到的‘文学要扎根在民族地域文化’的观点,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