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我是真的没有想到。”
郭保昌感慨道:“方老师和村葆同志竟然在我们桂西厂里弄出了这么个大作。”
方言问到小说在桂西的情况。
郭保昌说简直火爆得不能再火爆了。
《桂西日报》自从连载了《高山下的花环》以后,变得抢手异常,桂西厂有部分领导十分懊恼,近水楼台,结果错过了这轮明月。
“《高山下的花环》的电影改编可不好抢,我估计全国的制片厂现在都盯着呢。”
方言提醒了一句。
“我们不敢奢望,桂西厂只是小厂,根本不可能争得过那些大厂。”
郭保昌说:“方老师肯舍得把《那山那人那狗》这么重要的作品交给桂西厂,我们就已经烧高香了。”
方言道:“桂西厂打算怎么拍?”
“方老师,咱们都清楚,对于电影来说,没有什么比剧本更重要。”
郭保昌直接转达韦必达的意思,希望由他这位金鸡奖编剧出面,亲自动笔。
“这可就难办了。”
方言说:“我最近的事多,恐怕分不出时间和精力来写剧本。”
“方老师,不急,我们不急,韦厂长说可以慢慢来。”郭保昌拿起自己带来的桂西三花酒,给两人的杯子倒满。
方言又跟他碰了一杯,听他诉起了难处。
桂西厂发展起步晚,拍片数量少,知名度低,尤其是各方面专业人才相当紧缺。
“所以,厂里对这一批大学生特别重视1
“原本是向北电要了10多个人,可到头来,分配来的只有5个人。”
郭保昌幽幽地叹了口气。
方言问:“除了章艺谋,另外四个是?”
郭保昌如实回答,随后无奈道:“其实也可以理解,当初我从北电分配到桂西厂,就觉得自己是被发配边疆,是被学校抛弃的人,将心比心,我相信这帮学弟也是同样的心情。”
方言半开玩笑道:“怎么感觉你这趟来接他们,像是要押送犯人,流放岭南?”
“可不是嘛,韦厂厂特意交代我。”
郭保昌苦笑说:“路上让我以学长的身份,好好做一做学弟们的思想工作。”
方言道:“光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恐怕不够吧,最好能给点实际的。”
郭保昌道:“这一点我们也想过,这不,韦厂长决定给每人安排一个60平米的房子。”
方言说:“恐怕房子的吸引力还不够吧?”
“这还不够?!
郭保昌惊讶道:“不瞒您说,就连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