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
方言直截了当地说,既然《高山下的花环》落实了军事文学题材座谈会的精神,不如就请出席座谈会的刘柏羽、冯木等人来评。
“不错!这个人选不错1 章守仁和张仲锷互看一眼。
田增翔说在他们当中,跟刘柏羽、冯木他们关系最亲密的,非方言莫属,这个向大佬们约评的重任,恐怕没有谁比他更适合的了。
方言欣然同意,自己是《高山下的花环》的责任编辑,相当于是电影的制片或者监制。
就像电影首映一样,宣传必须到位。
而《高山下的花环》,不管给多少宣传资源,都配得上,也承受得起,毕竟是当代军事文学史上少有的杰作,甚至可以说是著作。
哪像某些电影,营销过度,流量反噬。
“既然这样,不如岩子再辛苦辛苦。”
张仲锷说:“再给《高山下的花环》写个编者按,最好也写一写你的军事文学新理念。”
“编者按最多200多个字。”
晏名皱眉道:“够岩子发挥的吗?”
“不够,这个篇幅肯定不够,没准军事文学理念才起一个头,字数就已经超了。”
章守仁摇了摇头。
张仲锷愣了一下,“是我考虑不周。”
“不不,张老师的建议还是有可取之处。”
方言说,编者按的篇幅太小,干脆来个篇外缀语,而且不是由他来写,让李村葆来写一篇“创作谈”文章。
“创作谈?1
章守仁等人的眼前瞬间一亮。
创作谈,相当于是作家本人来自述作品的创作体会、文学理念、写作过程,而让李村葆谈《高山下的花环》,既能谈军事文学新理念,也能谈对安南反击战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举两得啊!
“然后,再配上村葆的作者简介。”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这个,再加上刘柏羽、冯木的评论文章,以及《文艺报》等多家主流文艺报纸的宣传,能不能把这期《十月》的销量干到150万册?
看到他这一套组合拳,众人不禁恍惚。
好像真有可能突破150万册的大关!
“那还等什么。”
田增翔激动道:“我们赶紧请村葆同志来编辑部,来写《高山下的花环》的创作谈吧1
“急了不是。”
晏名说:“他早上上北海公园溜达去了,中午的时候才来咱们食堂吃饭,依我看啊,干脆午饭这顿,上外头吃,边吃边聊。”
“好主意1
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