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震惊了沈丛文
如果说鲁迅先生是乡土文学第一人,那么沈丛文无疑就是“乡土文学之父”。
《边城》这部湘西风情十足的乡土小说,在文学界里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坛里向来有“两座城”的说法,一座是钱锺书的《围城》,一座就是他的《边城》。
而《边城》只是80多部作品里的一部,沈丛文同样也是巴金齐名的散文大家。
按照散文和韵文的分类,《边城》其实也可以算是散文化叙事的小说。
因此,当沈丛文听到汪曾其手头有一部写湘西乡土的散文小说,倍感兴趣,让他送来。
湘西的山峦叠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在阳光下,绿油油的稻田在微风中摇曳。
土黄的砖墙,狭窄的青石板小路,黝黑结实的村前桥……
扑面而来的湘西乡村的气息,一下子让沈丛文失了神,拉回到自己曾经熟悉的故乡。
“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是谁写的?曾其,是你吗?”
“茅公收了个好弟子埃”
汪曾其点头,“为了写这稿子,他专程在湘西的一个苗寨里,和人同吃同住同生活。”
“这稿子真有那么好?”
“您是了解我的,我这人只懂写,不懂教。”汪曾其讪讪一笑。
“曾其,你是想让你老师指导小方学习散文?”章兆和隐约猜地了出来。
“是啊,《潜伏》发表了之后,我们编辑部里就一直有人说,文坛需要100个‘方言’。”
沈丛文对自己这个爱徒的斤两清楚得很。
“前不久,他在戏剧上就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您二位也应该听说过吧?”
沈丛文说单单从《那山那人那狗》的大散文叙述,就能看出方言这人潜力无限。
汪曾其隐晦地暗示,大意就是方言是很有可能统领全国文坛新军的那个大帅,方大帅!
“师母,您肯定想不到,是方言。”
“我这辈子也算看了很多文章,但能让我触景生情的,已经不多了。”
“小方他的诗歌,艾公就评价有散文化的趋势,想来小说散文化叙事,也是得心应手。”
沈丛文看了他一眼,又望向手中的稿子,脸上带着一丝遗憾。
沈丛文幽幽道:“这个小方,一定在湘西呆过对吧?”
汪曾其说方言是沈雁氷的关门弟子,但也是集文坛百家之所长,至少有三个一字之师。
“那么,您看修改小方稿子这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