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饼里有老婆吗?”方言笑道。
方言问:“什么价儿啊?”
这些人,也就是票虫子。
开放以来,来华访问或探亲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于是,在各地兴起了一批涉外宾馆和友谊商店,但因为外币使用和消费上的不便,随即在1980年推出外汇券。
文三脸色大变,咧嘴发笑,“敢问兄弟何方神圣,在哪儿发财啊?”
文三说120块,换100块面值的外汇券。
文三惊了个呆,“这一带里,没人比我手头上的外汇券多了,就这伱还嫌少,怎么着,哥们你能全给吃下去不成?”
方言觉得还算公道,黑市里兑换外汇券的比率能到了1.5,当然,那是80年代中期。
方言皱了皱眉,这钱只够买一个电器。
守株待兔,遇到老外问“要不要换rmb”,遇到老百姓,会问“要不要外汇券”。
韩跃民跟着方言,边走边说:
“好家伙,这倒外汇券也太挣钱了吧,就这一来一回,快挣出我一年的工资了1
因为拿到“黑市”上,收益远高于罚款。
自称“文三”的男人,把方言、韩跃民带到一棵树下,确认四下无人,才谈了起来。
文三打开公文包,里面装一堆外汇券。
“韩哥,不用羡慕,等你从杭城回来,他就要反过来羡慕你了。”方言摆了摆手。
“不多不少,1250块。”
“你有多少?”
友谊商店,在创立之初,只接待外宾。
必须出示护照、华侨证,或者外籍工作证,才可以进入。
寻常老百姓只有驻足张望的份儿,除非有持证件的人愿意带他们进去。
但伴随外汇券的发行,开始向老百姓开放,外汇券则成为人们进入特殊通行证。
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食品罐头、四大名绣、地毯挂毯、名贵海味、中外名酒名烟、名贵药材、家用电器、自行车、中高档家具、流行时装、呢绒绸缎、照相器材、钟表眼镜、金银饰品……
当时在友谊有这样一个口号:“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1
“老天呐1
韩跃民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震惊不已。
方言不像后世准备买比亚迪秦的车主,进了4s店一逛,结果全款变首付。
目的性很明确,直奔家电所在。
扫了一圈洗衣机,松下、三洋、日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