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方言老师的演讲。”
“是啊,依稀记得我是在1917年就职燕大的老师。”梁簌溟回忆道。“当年,还是蔡元锫蔡公任校长,他邀请我来教天竺哲学。”
季羡霖大为意外。
“羡霖兄,你就比我高明。”
“方言,这个名字我有耳闻。”
“别提了,我哪里懂得什么天竺哲学,天竺宗教那么多,我只是勉勉强强领会一点佛家思想而已,当时就跟蔡公推辞,‘要我教,我是没得教呀‘,没想到蔡公说,天竺哲学又有哪一个人真懂呢,寻不到人,只能请你来。”
一是人生问题,人活着为了什么?
二是华夏问题,华夏究竟该何处去?该如何崛起?
“一直公务缠身,现在才抽的空。”
梁簌溟笑道:“所以由伱来教这个,才算是真正的德才配位。”
“就是写出《大秦之裂变》、《暗战》、《牧马人》的大作家1燕大学生们推崇备至。
“能给我看看吗?”
梁簌溟眼里闪着精光。
“当然,您尽管拿去。”
学生们竟然买一送一,还奉上了刊登着方言演讲内容的《燕京大学日刊》。
一看到燕大校报,季羡霖一惊,再听到是燕大的校报率先报道这一演讲,更为吃惊。
“哈哈,羡霖兄。”
梁簌溟老顽童似的调侃了一声。
季羡霖默不作声,专注着看着校报。
梁簌溟也收敛笑意,认真地翻看。
良久,季羡霖叹息一声,把杂志还回去,忍不住问了几个燕大学生,看后作何感想?
“方老师说得太好了!我辈当竭尽全力,奋斗向上,为实现华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1
学生们一个个,慷慨激昂。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梁簌溟才突然张口说话:“茅公收了一个好弟子埃”
………………
《华夏青年》不只在校园里畅销,也因为《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早已全国皆知。
何况这一期的杂志,是人生大讨论的收官之作,销量和关注度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很快地,方言慷慨激昂的演讲,席卷全国,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不轰动。
尤其在文艺界引发的地震最快,也最猛烈!
陕北,《延河》编辑部。
陆遥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翻开《大秦之裂变》,每翻一次,心里的斗志就更上一层。
本以为借着人生大讨论的热度,让这个以“人生”为题材的《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